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

熹然说历史 2025-04-01 21:23:50

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意,这时,丈母娘亲自出马,左宗棠一秒乖巧。 1870年,左宗棠正指挥大军驻扎在甘肃平凉,一封家书送到他手中,信中传来了爱妻周诒端去世的消息。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此刻却泪如雨下。他立即给家人回信,详细安排妻子的后事,特别嘱咐在妻子墓穴旁为自己留一个位置,日后好与她合葬。谁能想到,这位晚清名将,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曾经也是一个被人嘲笑的上门女婿? 那是在四十多年前,1812年出生的左宗棠家境本不算差,父亲左观澜是个读书人,靠教书养活一家九口。但命运的变故接踵而来:左宗棠的大哥因日夜苦读,积劳成疾早早离世;四年后,母亲因悲伤过度抑郁而终;又过了七年,父亲左观澜也一病不起。家里为办丧事欠下几百两银子,左宗棠和二哥左宗植不得不承担起全部债务,还将家中仅有的48亩谷田全部送给了大哥的遗孀和孩子。就这样,左宗棠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穷小子。 幸运的是,左宗棠自己争气,20岁那年取得了举人功名。这引起了湘潭大户周家的注意。周家主人周衡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急需招个女婿入赘来传宗接代。而他的大女儿周诒端虽是才女,却因眼光高到了20岁还未嫁人,在当时已是"剩女"。周家看中了左宗棠的才华,想招他为上门女婿。 对左宗棠来说,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他困窘到连饭都吃不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男人,入赘他人家门是极为失面子的事。但最终,生活所迫,他低下了高傲的头,接受了这门亲事。 婚后不久,左宗棠就尝到了作为赘婿的苦涩。村里人编了首歌嘲笑他:"湘阴左宗棠,来到贵子堂。吃掉五担粮,睡断一张床。"这对左宗棠是莫大的侮辱,他痛苦到连饭都吃不下去,用"耻不能自食"五个字表达了当时的心境。 正在左宗棠最煎熬的时候,妻子周诒端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处境。这位聪慧贤淑的才女向父母提出要另立小家,她借了周家桂在堂的西屋,和左宗棠搬了进去。这里有十多间房子,足够夫妻俩独立生活。从此,左宗棠有了自己的天地,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自由。周诒端经常安慰丈夫:"夫君难道不知道'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自古圣贤皆贫贱'?只要我们夫妻相爱,何必去听多事者嚼舌根?" 1865年,左宗棠给大儿子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父亲的人生感悟:"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寂寞中练习出来。积之既久,一旦事权到手,随时举而措之,有一二桩大节目事办得妥当,便足名世。"这段话透露了他早年生活的点滴感悟,也道出了他从默默无闻的赘婿到封疆大吏的心路历程。 在左宗棠与周诒端成婚后,他的仕途并不顺遂。三次赶赴科举考试,三次名落孙山。这对一个有抱负的读书人来说,是极大的打击。第三次落榜后,左宗棠应湖南巡抚的邀请,去醴陵县的渌水书院教书。当时的他心灰意冷,内心充满了失落感。 就在这时,周诒端做了一个枕套送给丈夫,上面绣着家乡的风景,旁边还有一首她亲自写的小诗:"小网轻舠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意思是无论丈夫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伤心难过,因为还有她和家在等待着他。左宗棠收到枕套后非常感动,说:"数年来,我三次会试不第,若不是夫人化解我心中的怒气、怨气,不知我将如何生活。你真是我的贤妻呀!"从此,每当他出门教书,晚上都枕着这个枕套睡觉,在孤独时看着上面的诗句,心中充满温暖。 在周诒端的鼓励下,左宗棠开始转向研究当时很多人看不起的"无用之学"。他专心研究农业,编写了《广区田图说》;又痴迷于地理学,在家中绘制各种地图。周诒端不仅没有阻止,还全力支持,她常在丈夫画地图时在旁边端茶、摇扇、磨墨,帮助丈夫描绘实图。她对左宗棠说:"我知道夫君是个胸怀宇宙,心忧天下之人。要有如此抱负,必然要熟悉天下格局。要想了解天下格局,必先了解天下地理。"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后来却在左宗棠的军事生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婚后多年,左宗棠与周诒端共生了三个女儿:左孝瑜、左孝琪和左孝瑸。按照当时的传统,上门女婿的孩子应该随母亲姓,但周诒端打破常规,让女儿们都随父姓左。尽管如此,无子的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家庭。 一次,左宗棠看到妹夫张声玠的儿子活泼可爱,忍不住感叹:"给我当儿子可好?"周诒端听出了丈夫言外之意,主动向母亲商量,想为丈夫选个小妾。她推荐了自己的贴身丫鬟张氏,但左宗棠却坚决不同意。他不愿伤害妻子的感情,宁可无子,也不想让妻子受委屈。 眼看左家后继无人,周家老太太亲自出面了。她选中了张氏,对女婿说这关系到周家的颜面和左家的传承,不容推辞。面对丈母娘的坚持,左宗棠只好答应。后来,张氏为左宗棠生了四个儿子:左孝威、左孝宽、左孝勋、左孝同,还有一个女儿左孝琳。

0 阅读:5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