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才女的隔空对话、灵魂共鸣

迈凌聊文学 2025-04-01 15:42:13
我的私人书单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八百年前,李清照一笔写尽春光的易逝与生命的无常;八百年后,民国才女盛静霞以学者之笔,将这份婉约与苍凉重新捧到世人面前。这本《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搜索高亮]:李清照诗词》,不仅是宋词的经典辑录,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才情对话。 盛静霞的辑本,堪称李清照词集的“定本”。她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校勘每一处字句,却未让考据淹没词作的灵性。书中附录的年表与交游图,像一把钥匙——汴京的繁华,青州的闲适,江南的漂泊,皆在词句间有了具体的坐标。读至《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时,年表里靖康之变的标注骤然刺痛双眼:原来这七组叠字,是一个时代碎裂的回声。 李清照的词,是“少女的明眸”与“乱世的泪痕”交织而成的画卷。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灵动如工笔小品”,少女情态跃然纸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笔锋陡转,金石之气破空而来,“此非闺阁语,乃士大夫之骨”; 最绝仍是“绿肥红瘦”。“肥”“瘦”本是市井俚语,经易安化俗为雅,竟成不朽诗眼。 《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非悔嫁,实叹身世如飘萍。李清照实以“文士之笔”写“女子之悲”。 盛静霞对李清照情有独钟。本书即为盛静霞注释李清照诗词文全部存世作品的遗著。全书按词、诗、文的顺序排列,对李清照的存世作品均加以注释。在注释上则要言不烦,清通简洁,切中肯綮,探骊得珠。又常在注释后予以总结性的串讲、点评,指出文心词眼之所在,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家和作品。 这本小书装帧甚佳,适合置于案头。春日读“风住尘香花已尽”,秋夜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当盛静霞的考据遇见李清照的词心,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文学,更是两个孤独而绚烂的灵魂,在纸上相视一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