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覃异之被调去青年军当师长,上司关麟征坚决反对,将电话打去军政部,陈

潮女炫风尚 2025-03-31 18:06:19

1945年初,覃异之被调去青年军当师长,上司关麟征坚决反对,将电话打去军政部,陈诚说:“这是委员长亲自签发的任命。” 1945年初,抗战还没彻底结束,国民党内部却已经开始为战后布局忙活了。这时候,覃异之被调去青年军当师长的事儿,成了个不大不小的热点。青年军是啥?那是蒋介石亲自抓的一支新部队,1944年成立,主要是招募知识青年,打算打造成一支有文化、有纪律的“样板军”。这支部队不光要上战场,还得担起宣传和政治任务,算是蒋介石手里的一张牌。覃异之被调过去,不是随便塞个人这么简单,背后牵扯到人事安排和权力平衡。 覃异之是谁?广西都安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算是蒋介石的嫡系学生。他在军中混得不错,早年跟着25师,后来到52军,靠着稳扎稳打的作风和指挥能力,攒下了不少口碑。52军是关麟征的地盘,覃异之在那儿干得挺出色,关麟征对他也很看重。按理说,这样一个得力干将,关麟征没理由放手。可偏偏这时候,重庆军政部下了调令,要他去青年军当204师的师长。关麟征一听就急了,觉得这是挖他墙角,直接找到军政部长陈诚理论。 陈诚呢,当时是军政部的大佬,手握实权。他接到关麟征的电话,没多废话,就扔出一句:“这是委员长的命令。”这话听着简单,其实分量重得很。蒋介石亲自签发任命,这不是一般的小事,说明覃异之的调动不是陈诚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最高层有明确意图。关麟征再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谁敢跟蒋介石对着干? 那蒋介石为啥非要覃异之不可?这里得说说背景。1945年,抗战胜利在望,国民党内部各派系都在抢地盘、争资源。青年军是个新项目,蒋介石想用它来培养自己的嫡系力量,同时压一压那些老派系的势力。覃异之是黄埔出身,资历够老,又有实战经验,带兵有办法,关键是忠诚度没问题。他在52军干得不错,但52军毕竟是关麟征的地盘,属于晋系的势力范围。蒋介石把覃异之调走,既能加强青年军的实力,又能顺手削弱一下关麟征的影响力。这招棋走得挺妙,一举两得。 再说关麟征这边。他反对覃异之调走,表面上看是舍不得一个好将领,但事情没这么单纯。关麟征是山西人,跟阎锡山的晋系关系密切,52军是他手里的王牌部队。覃异之走了,52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肯定受影响,这对关麟征来说是实打实的损失。更深一层,他可能还担心这是蒋介石在借机插手他的势力范围。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中央和地方、嫡系和杂牌之间,早就斗得不可开交。关麟征的反应,其实是派系斗争的一个缩影。 陈诚在这事儿里也挺关键。他是蒋介石的铁杆心腹,管着军政部,负责落实老蒋的意图。覃异之的调令从他手里发出去,但他态度很低调,就一句“委员长的命令”,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这说明啥?陈诚不想掺和太多派系纠纷,只管执行,不站队。这种做法很符合他的风格,毕竟他后来在东北和台湾干大事时,也是一直紧跟蒋介石走。 覃异之自己呢?他接到调令后,没啥废话,直接收拾东西去了重庆。到青年军204师上任后,他干得挺卖力,整顿训练、编写师歌,把部队搞得有模有样。后来蒋经国视察时都夸他带兵有精神,说明他确实没辜负蒋介石的期望。不过,这调动对他个人来说,也不完全是好事。离开52军,他等于从一个熟悉的地盘跳到了一个新环境,得重新适应,还得面对青年军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但从结果看,他干得还算成功,至少在青年军站稳了脚跟。 这事儿的影响还不小。覃异之走后,52军的运转多少受了点影响,关麟征得花时间重新找人填空子。而青年军这边,因为有了覃异之这样能干的师长,整体实力和士气都上了一个台阶。蒋介石通过这次调动,不光安插了自己的心腹,还在派系之间玩了把平衡术。国民党高层这种人事斗争,其实一直没停过,到后来国共内战爆发,内部矛盾更是彻底暴露出来。 抗战胜利后,他先被蒋经国拉去三青团干了段时间,后来又调回52军当军长。1947年陈诚推荐他接手52军时,东北战局已经很糟了。他回去带兵没多久,国民党在东北就撑不住了。最终,他靠着广西老乡白崇禧的关系,跑到南京休养去了,从此淡出前线。这条路,跟1945年的那次调动多少有点联系——如果他没被调去青年军,可能在52军扎根更深,后来的轨迹也会不一样。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