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国最初的设想,其实是想把中国摆上餐桌,带着小弟们大吃特吃,可惜现实狠狠扇了它一巴掌。吃不动中国,那就只能先吃小弟了。韩国日本这些小弟也不能一直吃,要不然就彻底吃空了。于是美国盯上了欧洲这块大肥肉,没办法,总得找个软柿子下手,不然自己先垮了。 中国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其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美元大关,高铁里程占全球70%,5G基站数量超300万座,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前列。 美国虽然仍拥有全球最大的军费开支和11艘核动力航母,但28万亿美元的国债、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以及产业空心化危机,正在侵蚀其霸权根基。 俄罗斯尽管GDP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却掌控着全球10%的石油产量和17%的天然气储量,其不对称威慑战略让北约在乌克兰边境进退维谷。 这种战略困局下,美国开始对欧洲实施系统性抽血。 最典型的案例是俄乌冲突,这场持续三年的代理人战争已造成欧洲能源价格飙升400%,制造业产出下降12%,通胀率长期维持在8%以上。 当欧洲国家按照美国要求大幅增加军费至GDP的2%时,美国军火商却在大发横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24年的利润同比激增65%。这种“让盟友出钱出力,自己坐收渔利”的操作,正在掏空欧洲的战略储备。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在将欧洲推向双线作战的深渊,一方面要求欧洲继续对俄实施制裁,另一方面又施压其加入对华去风险阵营。 这种做法的本质是通过制造多线危机迫使欧洲为美国的全球霸权买单。当丹麦将苏联时期的军工图纸转移给北约,当波兰允许美军在其境内部署核武器,这些看似增强欧洲防务的举措,实则是将欧洲更深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 这场大国博弈的未来充满变量,如果欧洲真能实现战略自主,或许能为多极化世界注入新动能。如果继续充当美国的提款机,等待它的将是更深重的危机。 而对中国而言,如何在美欧矛盾中把握战略机遇,既坚持底线原则又展现合作诚意,将成为影响全球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每一个大国的智慧与定力。
“中国拿什么挑战美国?中国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8%!”这句话是中国政治经济学
【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