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国军上将于学忠被日军包围,带路的伪军司令喊话:“于总司令投降吧,否则

国际大碗说 2025-03-30 20:09:09

1943年,国军上将于学忠被日军包围,带路的伪军司令喊话:“于总司令投降吧,否则不要怪兄弟手黑。“危急关头,少将魏凤韶装扮成于学忠,引开了日军的注意力。 于学忠在山东坚持作战,已有四个年头了。 1939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时,说:“为了减少正面作战的压力,需派一支部队前往山东开辟战区,牵制敌人南侵之势。在座的诸位谁愿挺身而出,担此重任?” 一时间,会议室里死寂一片,参会将领们都低垂着头,目光闪躲。 于学忠见状,起身说:“委员长,我是山东人,愿率部前往。” 老蒋高兴的说:“孝侯(于学忠的字)若能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会后不久,老蒋委任于学忠为鲁苏战区总司令兼鲁南游击总指挥,率所部51军、57军等部开赴鲁南山区。 等于学忠好不容易将鲁苏战区经营的有了规模后,内部的掣肘却随之而来。一方面,于学忠的部队,以原东北军为主,老蒋既想利用这支武力,又担心其坐大,因此在装备弹药、后勤补给上,时常卡扣。 另一方面,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沈鸿烈,野心勃勃又不愿放权,和于学忠睚眦不断。沈鸿烈曾是奉军的骨干,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1932年,沈鸿烈在被老蒋收买后,逐渐脱离东北军。这次于学忠率数万兵力到鲁南,沈鸿烈若诚心接纳,真心合作,那么对山东的抗日大局是很有利的,可惜沈鸿烈既无心胸也无见识,所想的是如何将于学忠赶出山东。 1939年9月,于学忠在总部驻地搞了一次阅兵,当他骑马视察部队时,突然有人投掷手榴弹。“轰隆” 一声巨响,手榴弹在人群中炸开,几个卫兵倒在血泊中。于学忠的战马受惊,前蹄高高扬起,好在他反应很快,死死拉住缰绳,这才免于坠马受伤。 事发后,沈鸿烈贼喊捉贼,派人散布消息,把脏水往山东的八路军身上泼。于学忠心中有数,派人暗中调查,几天后将刺客抓获,刺客在审讯时承认,是受了沈鸿烈的指使。 于学忠将刺客的口供内容用电报发给重庆,老蒋看后却采取和稀泥的手段,只是去电说了沈鸿烈几句,让他要和于学忠搞好关系,不得再争斗。 1940年初,于学忠将胶东地方武装赵保原部收编为鲁苏战区的正规军,给了暂编12师的番号。此事激怒了沈鸿烈,他气冲冲的去找于学忠:“赵保原部一直归山东保安司令部管辖,你怎能擅自将其纳入你的战区编制?这不是明摆着抢我的人吗?” 于学忠说:“赵保原的地方武装升格为正规的师,编入战区统一指挥,才能更有效的作战,有何不可。沈主席,如今局势这么困难,个人的小九九,还是少打为好。” 沈鸿烈碰了钉子回去后,以保安司令的名义下令,今后所有的地方武装,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和于学忠有联系。沈鸿烈这种短视的行为,使得他和于学忠的部队,各自为战,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1941年,沈鸿烈大搞摩擦,指使所部袭扰八路军在山东的根据地。于学忠对沈鸿烈搞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很不满,在沈鸿烈数次让他出兵时,都予以拒绝。 到了9月,成为众矢之的的沈鸿烈,被老蒋召回重庆“述职”。“述职”结束后,沈鸿烈识相的辞去省主席一职,挂名“农林部长”,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军事是第一,哪里顾得上农林建设,沈鸿烈属于是被老蒋弃用了。 沈鸿烈在山东编练的地方武装,在他走后,不少都投日当了伪军,就沈鸿烈在山东的表现而言,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943年,日伪军集结五万多兵力,对于学忠的防区进行扫荡。战至5月,鲁苏战区的防区丢失大半。 5月11日,日军一个旅团,突然包围了于学忠的司令部。于学忠率总部人员突围后,日军穷追不舍。 12日,于学忠和总部数千人在撤到一个山头后,喘息未定时,大队日军就赶来了。带队的伪军司令拿着喇叭在山下喊道:“于总司令投降吧,否则不要怪兄弟手黑。” 这个伪军司令,之前是沈鸿烈手下的一个师长,这次于学忠的总部之所以被端,一路被日军死死咬住,就是因为此人熟悉地形,一路指引。 气愤不已的于学忠,掏出手枪说:“仗打到这个份上,我这个上将今天战死在这里,传出去也能提振士气。” 少将副官处长魏凤韶,是于学忠的老部下,他拦住于学忠说:“总司令,东边山头有羊群在吃草,看来是没有埋伏的,你带着大部队往哪里走。” 说完,魏凤韶让总部的军官强行拉着于学忠离开。于学忠走后,魏凤韶身穿黄呢军服,装扮成于学忠的样子,带着总部的卫队营往西面边打边走,吸引日军注意。 日军指挥官用望远镜观看后,以为魏凤韶就是于学忠,下令集中兵力拦截。魏凤韶见日军蜂拥而来,知道引诱的战术成功了,便带着卫队营找了一处有利地形,就地防御。 战斗持续了五个多小时,魏凤韶中弹身亡,卫队营也大部战死。在魏凤韶的掩护下,于学忠得以突围。 于学忠部在这次扫荡中,损失极大,在鲁南的防区基本丢失殆尽,已难以立足。于学忠在报请老蒋同意后,率残部退往安徽阜阳,鲁苏战区不复存在。之后,山东的抗日大局,由八路军独立支撑。

0 阅读:186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