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号,病情加重的毛主席突然叫来了工作人员,写了18个字的电报令。徐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3-30 13:47:43

1976年9月8号,病情加重的毛主席突然叫来了工作人员,写了18个字的电报令。徐向前在看到这18个字时泪流不止。毛主席到底写了什么?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其惊人的破坏力,被列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在这场灾难中,唐山市的建筑几乎被全面摧毁——民用建筑损毁率高达95.53%,公用建筑也有81.08%遭受严重破坏。仅在地震发生的短短23秒内,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便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全部瘫痪,城市面貌彻底改变。 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唐山人民并未屈服于自然灾害的摧残。在随后的抗震救灾和城市重建过程中,他们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创造力。唐山人民用自己的生命、汗水、精神和智慧,不仅迅速开展救援行动,更在城市重建、地震科研、灾害预防、心理救助和精神重建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系列努力最终凝结为“唐山精神”——一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助力唐山从废墟中重生,还激励着更多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不退缩。1990年11月,为表彰唐山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成就和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联合国向唐山市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这不仅是对唐山抗震精神的国际认可,也是对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努力的最高赞誉。 1976年,此时的毛主席已是83岁高龄,常年征战、劳心劳力的革命生涯让他的身体大不如前。站立困难,饮食言语都成了问题。 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即将降临这片土地。 7月28日凌晨,一阵强烈的震感席卷北京。 正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吓得魂不附体,第一时间奔向主席的房间,见他安然无恙才稍感宽慰。谁知就在百余公里外的唐山,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正肆虐着这座矿城。 唐山矿务局副局长李玉林在国家地震局同志的陪同下赶到国务院,向中央领导汇报灾情。 国务院副总理连忙上前搀扶,急切地询问唐山的情况。 李玉林语声哽咽:"唐山全毁了……" 这场7.8级的大地震仅用了30秒,就把唐山夷为一片废墟。一时间,哀嚎遍野,绝望笼罩着每一寸大地。无数群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仿佛置身炼狱。地震发生时,不少人还在梦乡中酣睡,转瞬间便被埋入废墟。有人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孩子们痛失双亲,妻子变成寡妇,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消息很快传到了毛主席的病榻前。尽管身体虚弱,他还是坚持亲自审阅汇报,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当得知人民群众遭受如此巨大的苦难时,向来坚强的毛主席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夺眶而出。他深知这场灾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创伤。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种种苦难如利刃般刺痛着这位人民领袖的心。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挂念的都是灾区人民的安危冷暖。 用尽最后的力气,毛主席给徐向前元帅和中央军委发出了18字最后的电令:"全国、全军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保持稳定。"这是主席对国家和人民的最后叮嘱,字字千钧。 当徐向前拿到这份电报时,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他知道,主席是在用自己最后的心力,为新中国护航。回想毛主席的一生,为理想、为人民鞠躬尽瘁。从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到雪山草地的长征路,再到解放全中国的巍巍巨业,哪一步不铭刻着他的心血?即便在弥留之际,毛主席仍在为国家的未来考虑。这18个字,是他留给后人的励志箴言,也是对美好中国的无限期许。 徐帅接令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向全军将士传达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将士们个个悲愤交加,却又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毛主席的革命精神为引领,坚决守土卫国,维护社会稳定。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军民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军民迅速行动起来。唐山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人民解放军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优良作风,日夜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各行各业严阵以待,坚守工作岗位。许多退休老同志也重新披挂上阵,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中国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唐山地震的创伤逐渐愈合,人民生活重现生机。国际风云诡谲,但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 时至今日,毛主席当年的18字电令仍震撼人心。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正满怀信心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毛主席用他的一生和智慧开创了新中国的基业,我们必将竭尽全力、接续奋斗,将这一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0 阅读:199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