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无意间向钱三强提了一个特殊的物理问题,难倒了对方,22年后,美

蜀山史道道 2025-03-30 13:41:17

1955年,毛主席无意间向钱三强提了一个特殊的物理问题,难倒了对方,22年后,美国科学家证实毛主席是对的!

1977年,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在夏威夷召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在会上发言的时候,用剥洋葱为例解释了物质逐层结构。

说着说着,他话锋一转,突然对在场的众位科学家们说道:“我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

人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可当大家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也认可了这种观点,因为毛主席称得上是物质分层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时至今日,当人们谈起毛主席在学术层面擅长的领域时,人们往往会想起文学、哲学等文科类方面。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毛主席是一位全才,他对于物理学也有着极深的研究。

后来,李政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他也感慨地说自己没想到毛主席会专门和他探讨物理学的诸多理论,他对毛主席在物理学上的见解感到佩服。

毛主席一生非常喜欢读书,他涉猎的领域极广,随着毛主席在哲学等领域摸索出了研究这类学说的思维工具,毛主席也会试着用哲学思维探讨其他领域的理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毛主席曾经常阅读自然科学的经典名著,还一直关注着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最新的技术成果,哪年国际学术期刊刊登了最新的研究论文,他也会时不时读一下。

靠着自己多年的积累,毛主席对于物理学等许多领域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他也开始思考一些当时物理学家们都未曾涉及的问题。

1955年1月,毛主席亲自主持了一场重要会议,钱三强等国内著名科学家都来到了现场,此次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国家原子能的问题。

作为该领域的权威,钱三强自然受邀在会上讲话,讲述国内核能发展的概况。当他讲到核原理时,毛主席插话问道:“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听到毛主席的问题,钱三强表示了肯定,可接下来毛主席的一个问题,却让钱三强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主席问道:“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钱三强并不知道答案,他只能如实告诉毛主席,当前学术界的研究,只知道质子这些物质是构成原子最基础的粒子,理论上它们是不可分的。

听了钱三强的解释,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对大家说道:“以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

毛主席的这个观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钱三强等人不知该如何作答,毕竟物理学的概念不是简单提出就可以的,毛主席的这种说法在当时学术界还无法证实。

毛主席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是非常严谨的人,尊重物理学界的研究成果。这次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他此后一直留意着国内外各类科学刊物。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呢?其实学术界对于物质粒子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毛主席的这个观点受到了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影响。

1955年,坂田昌一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观点,只是他的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毛主席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正是受到了他的影响,才有了之后毛主席提出的那个问题。

1963年,国内诸多权威刊物相继刊登了坂田昌一的《新基本粒子观对话》。国内科学家们开始围绕基本物质是否可分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不久,坂田昌一率领日本代表团来北京开会,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还特意见了他。坂田知道自己的文章和观点被毛主席认同,他显得十分高兴。

随后毛主席的这种观点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国内学者们开始以这种观点为前提,进行着相关的研究。很快,大家真的摸索出了研究的可行性。

1966年,国内科学家们就根据毛主席的这种思路,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层子模型理论。毛主席也十分重视这项研究,他组织了六十多位专攻物质结构的科学家成立精英小组,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经费,这才有了这些成果。

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后续推广等工作也没做到位。就在毛主席预言的二十多年后,美国科学家盖尔曼提出了质子和中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这一猜想。

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惜的是毛主席通过自己的远见,给出了正确的研究思路,国内科学家们也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却没能搞好善后工作,最终遗憾错过了诺贝尔奖。

0 阅读:67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