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燃煤发电份额创新低,减排共识能否达成?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表明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3-30 12:27:50

全球燃煤发电份额创新低,减排共识能否达成?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表明,2024年全球燃煤发电于电力结构里的份额降至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首次跌破33%。 这一变动体现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不过这并非意味着“温室效应控制”已全然达成共识,而是多种时代背景与深层次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时代背景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以及成本的降低是重要因素。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成本不断下降,202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增长30%,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并且储能技术与电网灵活性的提升缓解了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政策的推动作用显著,《巴黎协定》的目标以及相关国际会议强化了减排承诺,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借助政策推动清洁能源替代。 此外,2024年的极端气候事件突显了电力系统韧性的需求,倒逼着能源结构的优化,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尽管电力需求增速明显,但新增电力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 从深层次原因来看,经济因素致使煤电竞争力下滑,全球煤价波动下行,然而煤电运营成本受到政策挤压,可再生能源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能源安全与产业转型的需求促使欧洲加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中国家降低能源进口风险,新兴产业也更偏向低碳能源。 投资与市场的转向十分明显,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是化石能源投资的两倍,私人资本转向清洁能源,煤电资产面临搁浅风险,金融机构逐渐撤资。不过,区域存在分化与结构性调整,发达国家的煤电加速退出,而越南、印尼等国家仍然依靠煤电来支撑工业化进程。 然而,全球减排共识仍然存在局限性与挑战。区域发展不均衡,印度、东南亚等地的煤电需求仍在增长,2024年全球煤炭贸易量创下15.5亿吨的新高。技术替代具有过渡性,煤电仍然承担着基荷电源的角色,在极端天气下需要可调度容量作为备份。政策执行也存在差异,部分国家对化石能源进行补贴,削弱了全球的一致性。 总体来讲,燃煤发电份额的下降是技术进步、政策驱动、经济理性共同作用的成果。未来,需要通过强化国际协作、完善储能与电网技术、推动公正转型等途径来深化全球减排共识。 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策略 聊聊能源的未来 碳新能源光伏 能源概念 能源循环发电 可持续能源技术 可再生新型能源 清洁电能超煤电

0 阅读:1
沁沁随心生活

沁沁随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