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袁世凯病逝后,袁世凯的三姨太、朝鲜明成皇后的妹妹金氏,在绝望中吞金自尽,结束了屈辱的一生。 在朝鲜,年仅十六岁的金氏,身份显赫,被视为公主,本以为嫁给袁世凯是一场高贵的联姻,然而,事实远比她想象的残酷。袁世凯与金氏的结合,充满了政治的算计。 金氏踏入袁府的那一刻,原以为她将成为府上的主母,未曾想,她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三姨太。袁世凯的宠妾沈氏,曾是苏州的名妓,对袁世凯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力,她在袁府的地位无人能及,几乎掌控了府中的大大小小事务。而袁世凯的正室于氏,则是长期被冷落的角色。 金氏的生活在袁府是充满了屈辱和痛苦。不仅语言不通,不熟悉汉族的礼法,更多次因触犯未知的规矩而受到惩罚。尤其是沈氏,对她的虐待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她常被绑在桌腿上遭受沈氏的毒打,其中一次更是导致她的左腿严重受伤,疼痛终生,至死都不能伸直。 金氏的心境,袁世凯与她所生的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中有过描述:“她皮肤很白,黑发如瀑,美丽而神情冷漠,仿佛永远没有快乐的时候。”这是一个曾经高贵的朝鲜公主,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丝喜悦?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不久,金氏选择了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她吞金自杀。虽因抢救及时并未立即丧命,却在随后的三个月中,身心俱疲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金氏的母亲不愿女儿远嫁,但无力改变命运,悲伤至极,最终投井自尽。金氏的父亲悲痛欲绝,不久后亦离世。这段记忆,金氏直到临终前都未忘,她将此事告诉了她的儿子袁克文。 而在袁府内部,金氏的日子并不好过。五姨太、六姨太和八姨太,这些曾经的青楼女子,对她言语尖刻,频繁的嘲讽让金氏情绪崩溃。最终,五姨太的一番话激起了金氏的怒火,她将袁世凯的棋盘和棋子扔进水中,并与五姨太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直到袁世凯亲自制止。 金氏的女儿袁静雪,见证了母亲从平静到频繁发脾气的转变,她认为母亲的精神状态已不正常。金氏的内心充满了对失去父母的自责和悲伤,尽管袁世凯在家中尽力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妻妾,但这并未能缓解金氏的心理痛苦。 袁世凯之子袁克齐回忆,父亲管理后宫甚为公正,无论是分配物资还是钱财,总是一视同仁,这使得家中平静无争。然而,尽管袁世凯给予了金氏一定的关怀和安慰,但金氏心中的创伤并未因此痊愈。 府中大姨太太沈氏的偏爱,让金氏一直处在被边缘化的苦涩之中。尽管如此,袁世凯仍旧是她的一线生机。他给予她的温情,虽不及对大姨太太的宠爱,却是金氏在冷漠的袁府中唯一的慰藉。袁世凯不时让金氏跳朝鲜舞以消愁,甚至在品尝到美味时,也会记得与她分享。对话成为了他们之间少有的情感交流。 袁世凯的权力不仅令他在外界威望卓著,也使得府中的秩序得以维系。在他在世的日子里,金氏虽遭受大姨太太的虐待,其他姨太太却不敢对她过于苛刻。袁世凯的存在,对金氏来说,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安全保障。然而,袁世凯的去世,使金氏失去了这层保护。府中的和睦与她个人的安全感,随着袁世凯的离去而瓦解。 在他死后,金氏面对的是更加凄凉的生活。她的孩子们与她关系疏远,甚至连最亲近的儿子袁克文,都是由大姨太太沈氏抚养。金氏的孤立无援,使她的生活愈发黯淡。 金氏生前从未对外抱怨,她将所有的苦痛与不幸都深埋心底。她忍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对袁世凯名声的一种维护。袁世凯的影响力,以及他在她心中的地位,成为了金氏一生的牵挂。即便是临终,金氏向儿子透露的那两个秘密,也反映了她对袁世凯复杂的情感——既有依恋,也有失望。
明末士大夫为什么毫无气节纷纷变节投降满清?内行人的一席话道出其中真相: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