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么?刘备为何选他继承帝位?   刘备从织席卖履之徒

历史上的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么?刘备为何选他继承帝位?   刘备从织席卖履之徒,到最后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端的上是一位英主,但他直到晚年才有了一个子嗣。 这个子嗣就是说出“乐不思蜀”的刘禅,很多人的印象中,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刘备和甘夫人的儿子,出生于207年,刘禅的经历十分坎坷,出生不久后,刘备便迎来了一场大败,刘禅也因此与刘备失散,但最后幸得赵云的救护,躲过了一劫。   而刘备对于这个子嗣十分疼爱,在刘备称帝以后,刘禅便被立为太子,而刘禅也一直被诸葛亮所教导。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禅被刘备交于诸葛亮辅佐,诸葛亮为此殚精竭虑,不敢懈怠。 而刘备也曾说过:“射君(射援)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称赞刘禅十分有才能,历史上·诸葛亮也确实称赞过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由此可见,在刘备和诸葛亮的眼中,刘禅并不是愚鲁之辈。   刘禅在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并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这是刘禅在位期间最为辉煌的时期。 刘禅继位初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放权于丞相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对诸葛亮十分敬重,诸葛亮也对刘禅十分忠诚,刘禅和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典范。刘禅在位初期,也能选贤任能,如任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与民休息。   刘禅在位期间,也有一些贤明的政策和措施,如废除了刘备时期的“五均六率”制度,改为“租调”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实行了“屯田”制度,鼓励军民开垦荒地,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实行了“军屯”制度,使军队在不作战的时候,也能生产生活,节省了国家的开支;实行了“文武分职”制度,使文官和武官各司其职,不相干涉,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但在诸葛亮逝世以后,蜀国面临着而蜀汉的国力却日益衰落。 景耀六年(263年),一直防备魏国进攻的姜维听说魏国可能会派兵来攻,提醒刘禅提防,但黄皓却告诉刘禅,没有这一回事。 然而,魏国却派出了钟会和邓艾两路大军进攻蜀汉,刘禅则派出诸葛瞻、廖化等将领迎战,但都被魏军击败,诸葛瞻更是战死在绵竹。     邓艾趁机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惊慌失措,不知所措。他听从谯周等人的建议,决定向魏国投降,以求保全自己和百姓的性命。  刘禅向邓艾请降,邓艾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刘禅随后下令姜维等人停止抵抗,姜维等人闻讯,悲愤不已,拔刀砍石,表示不愿降魏。 但为了蜀汉复兴,姜维决定假意归降,并让刘禅等待几天,可事情败露,最终身死。    刘禅的投降,引起了历史上的争议和评价。而他所说的“乐不思蜀”,千年以来,人们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大智若愚,有人则认为这是昏庸无能。

0 阅读:24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