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没有看上他,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没想到她的原因非常简单又实际:他长得好看。 可以说在任何年代都会有“外貌协会”的人,毕竟漂亮的容貌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喜欢美好的事物和人是人之常情。 不过,赵萝蕤她有这个资格。 篆刻家陈巨来曾评价她说:“在民国时期,大多数文人心目中的第一美人,第一才女,第一名媛,不是林徽因,也不是陆小曼,只有赵萝蕤。” 赵萝蕤出生于1912年,是苏州人,父亲赵紫宸是位著名的神学教育家和诗人,所以用“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来给她取名赵萝蕤。 出生在书香家庭,赵萝蕤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中式和西式都有),所以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英语和钢琴也都特别好。 作为才女的赵萝蕤非常“任性”,由于学习成绩好,小学时候就一直跳级,小学毕业时,她的能力已经达到了高三水平。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16岁那年,赵萝蕤考入燕京大学,毕业时她还不满20岁。父亲觉得她年纪还小就让她去工作,有点于心不忍,就对她说“要不接着上学吧。这不,旁边就是清华,去试试考个清华研究生吧。” 就这样,赵萝蕤二十岁时又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看吧,父亲对自己的女儿就是这么自信,别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他随便一句话,女儿就考上了。 在清华大学,赵萝蕤成了名副其实的才女“校花”,当时很多男生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就连钱钟书也不例外。 当时的钱钟书才学八斗,是清华大学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曾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我钱某人的导师!” 可以说没有多少人能入钱钟书的法眼,可是他偏偏对赵萝蕤情有独钟。 不过赵萝蕤对他的追求和示好就是视而不见。 赵萝蕤对追求她的男生不屑一顾,然而却放下姿态主动追求父亲的得意门生陈梦家。 陈梦家和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被誉为“新月派”四大诗人,他还是著名的考古学家。 赵萝蕤认识他时,他还是父亲赵紫宸的学生,当时他是一个穷小子,还借住在赵萝蕤的家里。 在认识陈梦家之前,爱诗的赵萝蕤早已读过他在《新月》和《诗刊》上发表的零散的诗,而且《梦家诗集》她也已经读过了。 两人认识后,赵萝蕤非常喜欢陈梦家,如果陈梦家的生活费没了,赵萝蕤就帮助他筹措。 有一段时间,赵紫宸在国外,本来每月给赵萝蕤八十元零花钱,听说陈梦家的事后不再给女儿钱。 当时赵萝蕤虽然在清华每年有360元的奖学金,但是为了资助陈梦家,它不得不她每月向杨绛借十元,下月还了又借。 可见,赵萝蕤有多么喜欢陈梦家。为了喜欢的人,她可以为他做任何事情。 陈梦家的老师钱穆先生在回忆录中这样形容赵萝蕤:“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 当时有人问赵萝蕤追求她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喜欢陈梦家,是不是喜欢他的诗。赵萝蕤则毫不避讳地说:“我讨厌他的诗,喜欢他是因为他长得太漂亮了。” 但是赵萝蕤和陈梦家相恋,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觉得陈梦家的家境不好,她希望女儿找一个家境殷实、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乘龙快婿,显然陈梦家不符合标准,他除了诗名,一无所成。 不过陈梦家和赵家三兄弟景心、景德、景伦关系处得也很好,他们哥仨都叫陈梦家为“老陈”。 后来,家里人拗不过赵萝蕤,只好同意两人在一起。 有人说,赵萝蕤和陈梦家的结合,是古典情怀的相吸,是诗人气质的相引。 1935年春,赵萝蕤和陈梦家举行订婚仪式。 1936年,两人结婚。婚礼很简单,就在司徒雷登校长的办公室里举办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赵萝蕤和陈梦家开始南下,他们辗转跋涉到昆明,去西南联大任教。但当时西南联大遵行清华大学的一个老规矩:夫妇不能在同校教书。 陈梦家去西南联大国文系教书了,而赵萝蕤基本都是在操持家务,她说:“我是老脑筋;妻子理应为丈夫做出牺牲。但我终究是个读书人。我在烧菜锅时,腿上放着一本狄更斯。” 在西南联大的8年时间里,赵萝蕤可没少吃苦,她不仅要做饭照顾丈夫,还养了一些家禽,种了一些菜。而且在此期间,她也不忘记读书,还翻译出版了意大利作家西洛内的反法西斯小说《死了的山村》。 1944年,赵萝蕤跟着丈夫出国进修,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秋冬之际,赵萝蕤获得了博士学位。 特殊时期,赵萝蕤被迫害,去了农场劳动,期间,她精神崩溃,发了病。陈梦家也没有幸免于难。然而在苦难的日子里,赵萝蕤并没有被打倒,她和丈夫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共同支撑。 1991年,赵萝蕤翻译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正式出版。 1998年1月,赵萝蕤在家中病逝。 赵萝蕤的人生起点很高,但是后来却历尽坎坷沧桑。 她可以是高傲的“校花”,也可以为喜欢的人洗手作羹汤,默默付出成为他背后的女人。 赵萝蕤的传奇人生已落幕,但是她在文学方面留下的印记,足以让后人铭记。
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没有看上他,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
陌上花开四季情
2025-03-29 21:40:47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