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北大新传硕士黄女士,毕业后留校当起了食堂阿姨,这事把不少人看蒙了。评论区

无盐已社会 2025-03-29 19:23:53

26岁的北大新传硕士黄女士,毕业后留校当起了食堂阿姨,这事把不少人看蒙了。评论区里好多网友疑问:“寒窗苦读十几年,硕士去干小学文化就能做的活,这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吗?” 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啥?是培养出能在写字楼敲代码、坐办公室搞策划的精英人士,还是让人有底气选择自己舒服的活法?女硕士说自己在食堂里干得开心快乐,每天跟学生打交道热热闹闹,工作节奏稳定又不用996,这恰恰说明她把教育带给她的认知和眼界,用在了“找自己”这件事上。大家想想,要是读了这么多书,反而被困在“必须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里,那是不是真的是教育的失败呢? 话说回来,职业从来不应该被学历“绑定”。有人觉得硕士就该拿话筒、写深度报道,可人家说不定就爱烟火气里的踏实感。就像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陆步轩,当年不也被说“浪费学历”?后来人家把卖猪肉做成了产业链,照样用知识干出了名堂。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懂“职业没有高低,适合自己最重要”这个理儿——挣得多不如过得顺,面子好看不如心里得劲,这可不是“教育的失败”,反而是教育让他们有了打破常规的勇气。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应该为女硕士点赞。 最该反思的,其实是咱们脑子里的固有观念。总觉得学历就得和“高大上”岗位锁死,本质上还是没跳出“职业分三六九等”的老套思维。女硕士的选择,恰恰撕开了这种偏见的口子,谁说高学历不能端餐盘?只要在岗位上用心做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出温度,那就是教育赋予她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自我认知、接纳生活的多元化。 说白了,甭管是当学者的还是当阿姨,能在自己选的道路上走得从容自信,就是教育的成功。与其盯着学历和职业是否匹配不放,不如祝福这位女硕士在食堂的烟火气里,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毕竟,人生又不是标准化考试,更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自己感觉幸福快乐最重要,不是吗? 学历内卷何解 职场学历焦虑 被学历束缚

0 阅读:353
无盐已社会

无盐已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