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原军事学院院长李聚奎上将旧疾复发,住进了301医院。散步时,他假装走错了路,转到1间窗户贴纸的病房前,朝里四处张望。一会儿,护士推着1位首长出来,李聚奎上将当即鞠躬致意,眼泪止不住地流。
李聚奎将军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家庭条件尚可,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毕业后,他加入了唐生智的军队,但在彭德怀的影响下,他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李聚奎参加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尽管起义失败,革命军损失惨重,但这并未动摇他的革命信念。
在白沙地区,为了振奋士气,彭德怀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然而,革命阵营内部已出现分化,有些人的革命意志动摇,其中第一团团长雷振辉计划刺杀彭德怀以投敌。
彭德怀在讲话中提到愿意留下的继续战斗,不愿意留下的可以返回家乡,但武器必须留下。话音未落,雷振辉突然冲上前,夺下警卫员薛洪全的手枪,对准了彭德怀。
就在此时,李聚奎迅速反应,一个箭步扑向雷振辉,阻止了他的行动。尽管子弹已出膛,但打在了旁边的岩石上。二队队长黄云桥立即拔枪,一枪击毙了雷振辉,叛徒的生命就此终结。当时李聚奎仍死死压着雷振辉,彭德怀随后将李聚奎拉起,庆幸他及时的反应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返回延安后,李聚奎在中央的安排下组建了西路军,准备发起宁夏战役。他带领部队渡过黄河,起初战斗顺利,但在河西走廊遭遇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围攻。
李聚奎带领部队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李聚奎身受重伤,在荒野中倒下,幸得当地牧民救助,才保住性命。然而,马家军继续追杀红军战士,李聚奎为了不连累牧民,伤愈后坚决离开。
李聚奎凭着坚定的信仰,一步步走回延安。白天他藏在山洞中,夜晚借着月光赶路,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返回延安。见到李聚奎平安归来,彭德怀紧握他的手,感慨万分。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聚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的后勤部部长,主要负责战场物资的保障工作。尽管他内心更希望能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这次调任是彭德怀亲自安排的,李聚奎只能服从命令,投入到后勤保障的重任中。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面对敌人的猛烈轰炸,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彭德怀对此忧心忡忡,多次亲自过问后勤情况。在一次谈话中,彭德怀直接问李聚奎是否能确保前线战士的基本生活需要。
李聚奎毫不犹豫地回答会全力保障,但也坦诚表示实际情况可能难以完全达到预期。
听到李聚奎的话,彭德怀脸色骤变,拍着桌子质问他是否了解前线战士的艰苦处境。面对这样的质问,李聚奎毫不退缩,强调后勤人员在敌人的轰炸下也是拼尽全力。周围的人试图缓和气氛,
但意外的是,彭德怀的语气竟缓和下来,表示理解后勤工作的困难,并鼓励李聚奎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李聚奎深知彭德怀的脾气,了解他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这次的激烈对话不仅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承担起后勤保障的责任。尽管 战场条件异常恶劣,李聚奎带领后勤团队全力以赴,保障了志愿军的基本需求,为战士们的战斗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朝鲜战争结束后,李聚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转而投身于石油事业的发展。195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对他多年来在军队和其他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
1973年5月12日,李聚奎将军正在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他近期听护士们说起,彭德怀也住在同一家医院。彭德怀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身边没有亲人陪伴。为了防止外界打扰,彭德怀的病房窗户被封闭,只有指定的医护人员可以进入。
得知老首长也在医院,李聚奎心中迫切想见他一面。然而,几天过去了,他始终未能如愿。李聚奎并不确定彭德怀是否还在医院,但他没有放 弃,希望能在偶然间遇到老首长。于是,他经常假装散步,在彭德怀病房附近徘徊,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这天上午,李聚奎再次假装走错路,来到了彭德怀病房外的走廊。他紧紧盯着病房的门,突然,门开了。护士推着彭德怀走出来,准备带他去检查身体。
李聚奎立刻认出了这位他曾经无比尊敬的首长。眼前的彭德怀,消瘦憔悴,已不复当年英姿。看到这一幕,李聚奎心中五味杂陈,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想向彭德怀敬一个军礼,但彭德怀微微挥手,示意不要这么做,显然是不想让李聚奎因为自己的处境受到牵连。
李聚奎明白了彭德怀的用意,站在原地,目送着彭德怀被推走,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开后,他泪流满面,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李聚奎回忆起往昔与彭德怀并肩作战的岁月,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从革命时期的并肩作战,到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他们曾共同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彭德怀无论是作为指挥官还是长者,都对李聚奎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今看到彭德怀病重孤苦,李聚奎内心的痛楚难以言表。而这,也成了两人之间最后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