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初,在宴席上,李仙洲问周总理:“老师,十几年前的莱芜战役中,我的五万大

文史记叙录 2025-03-29 08:57:14

1961年初,在宴席上,李仙洲问周总理:“老师,十几年前的莱芜战役中,我的五万大军覆没,为何韩练成军长却能突围?”

1956年1月,李仙洲被调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那里,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主要表现为“三得”,即吃得、拉得、睡得。功德林的战犯管理方式强调自我教育,管理者让战犯们组成学习小组,选举正副组长来推动学习与改造。

此外,管理干部还设立了墙报《新生园地》,为战犯提供了一个发表思想、交流观点的平台。然而,在《新生园地》创刊后的长时间里,李仙洲始终没有向墙报投稿,这使得他在战犯中被戏称为“哑巴老头”,意思是他既不喜欢写东西,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直到有一天,李仙洲看了一部电影,影片中的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管理所后,他无法抑制自己写作的冲动,于是拿出笔记本,写下了对这部电影的感想。他对电影中共产党与国民党人物的形象差异感到困惑,认为两者都是人,但共产党呈现出的是浩然正气,而国民党则显得颓废无力,这让他感到疑惑,为何国共交战时,必然是共产党获胜,国民党失败。

他写下这些感想后,便将笔记本藏在枕头下。没想到,这本笔记本最终被交到了管理干部手中。李仙洲开始担心自己会因此受到批评,心情极为忐忑。几天后,管理干部将笔记本还给他,出乎意料的是,没有对他进行批评,而是温和地说:“这篇读后感写得不错,可以投稿到《新生园地》。以后看书、读报、看电影,写下自己的感想,大家一起分享,互相学习。”

听到这些话,李仙洲激动得一时语塞,他决定积极参与《新生园地》的投稿活动。从那时起,李仙洲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人,他逐渐在《新生园地》上小有名气。

1961年初的北京,天寒地冻,但一场特别的宴席却让室内暖意融融。这场宴席的主人是周恩来总理,座上宾客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李仙洲。作为前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在获得特赦后,经常应邀参加一些重要场合。这一次的宴席气氛轻松,但李仙洲的心里却一直萦绕着一个十几年来未解的谜团。

酒过三巡,李仙洲终于鼓起勇气,向他曾经的"老师"周恩来提出了那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老师,十几年前的莱芜战役中,我的五万大军覆没,为何韩练成军长却能突围?”话题回到了1947年的莱芜战役,那场令他痛彻心扉的失败。当时,他的五万大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土崩瓦解,而同在莱芜的韩练成军长却不见踪影。

莱芜战役的失败,不仅让李仙洲丢尽了颜面,更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军事责任。那一战中,他指挥的整编73师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全美械军"之一,装备精良,战斗力强。而46军虽然只是半美械军,却也是桂系的骨干力量。这两支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全军覆没,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现在,在这场宴席上,周总理听了李仙洲的提问后,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的回答虽然简短,却给了李仙洲一个明确的方向。"你有空了,可以找韩练成同志问一问。"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其中的"同志"二字,已经包含了太多信息,让李仙洲瞬间明白了个大概。

李仙洲在被我军俘虏后,并未因为他曾经的罪行受到特殊对待。相反,我党秉持仁义之心,对他给予了优待。由于李仙洲身上有伤,陈锐霆关心地指示看守的战士:“李副司令伤势较重,要尽快送他去联络部治疗。”为了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吴宪为他单独安排了一个大房间,并派遣了医术精湛的医生为他治疗。

在李仙洲住院期间,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也亲自来医院看望他。李仙洲在晚年回忆时表示,陈毅看到他腿部受伤后,主动将自己的小板凳拿来垫在他脚下,让他躺得更舒服。临走时,陈毅还告诉炊事员:“李仙洲是山东人,喜欢吃水饺,可以给他做些水饺。”这一举动令李仙洲深受感动,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1960年11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审批第二批特赦国民党被俘将领时,将李仙洲的名字列在榜首,并亲自批示特赦。周总理亲自设宴招待几位黄埔军校出身的获赦人员,并特意让李仙洲坐在自己身旁。周恩来温和地说道:“黄埔一期的几百名学员中,印象最深的是你和曾扩情。因为你们年纪较大,学员们都称你们为李大哥、曾大哥。”

李仙洲特赦回家后,刚走出家门,就被一群中小学生拦在巷口。学生们激愤地对李仙洲高喊:“打倒国民党军阀李仙洲!”“李仙洲是大战犯!”听到这些,李仙洲的妻子非常生气,立刻与学生们争辩起来。李仙洲见状,立刻拉住妻子,冷静地劝说道:“你别生气,难道他们说的不对吗?现在虽然不再是大战犯,但孩子们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的罪行,继续改造,这其实是在帮助我。”

几位公社干部看到这一情况,迅速赶来制止学生,并向他们解释李仙洲的改造过程和我党的一系列政策,最终学生们由愤怒转为理解,纷纷向李仙洲拜年:“欢迎李仙洲先生回乡过年!”面对这一幕,67岁的李仙洲既感动又感到惭愧。

0 阅读:92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