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86旅包围榆社城久攻不下,日军城内叫嚣:“八路军没有炮,我们可以守一年。”不料,周希汉命令拿来水壶喷湿城墙,用小铁勺挖掘城墙,最终挖倒了榆社城墙。 1940年10月的一天,八路军总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百团大战后期的战况总结会上,榆社战役成为焦点。坐在长桌一侧的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神情严肃,他的对面是二十八团团长王耀南,两人正向在座的左权参谋长和刘伯承师长汇报战役经过。 "榆社之战最初的六天,真是难啊!"陈赓回忆道,眉头紧锁,"日军400多人死守城内,还有飞机掩护,甚至施放毒气。我们攻了整整六天,伤亡不小,却始终打不开缺口。" 左权参谋长点点头,补充道:"当时情况确实危急。若榆社久攻不下,日军从白晋、平辽增援,我们右翼部队就会腹背受敌。" 王耀南接过话头:"那天,日军在城头上叫嚣'八路军没有炮,我们可以守一年',听得人心里直冒火。" 会议室里的灯光映照着墙上挂着的榆社地图。王耀南走到地图前,指着榆辽公路方向:"我是9月28日带二十八团两个营增援三八六旅的。围着榆社转了一圈后,我发现这个地方很有猫腻——公路两边从城墙到三八六旅前沿战壕各有十几间残垣断壁。" 刘伯承师长笑着插话:"当时你找参谋长要了什么人来着?" 王耀南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是啊,我让姜殿富参谋长喊来了十几个会挖窑洞的战士,大部分是山西人,有些还干过盗墓的勾当。打仗嘛,就得讲究个活,这些人恰好派上用场。" 陈赓插话道:"当时你小子跟我说两天能炸开城墙,我还骂你开玩笑,军中无戏言。谁知道你拍着桌子说24小时就能打开缺口,我都怀疑你是不是疯了!"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缓和了紧张的气氛。王耀南继续讲述:"我问那些战士,谁愿意去完成特殊任务,丑话说在前头,不能保证都能活着回来。有个叫韩满堂的老战士第一个站出来说:'大哥,穿上这两尺半,吃上八路的粮,就没打算善终。'" 左权参谋长此时站起身,沉思片刻说:"榆社战役告诉我们,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民间智慧往往能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王耀南团长善于发掘战士特长,创造性地运用坑道战术,这值得我军总结推广。" "师长,给我1500公斤黄色炸药和24小时,我保证炸开榆社城墙!"在三八六旅指挥所里,王耀南的话音刚落,陈赓旅长就跳了起来,拍着桌子喊道:"什么?两天,矮子,你开什么玩笑?军中无戏言,贻误战机当心……" 面对陈赓的质疑,王耀南丝毫不让步,反而更加坚定:"24小时炸不开榆社城,砍我的头!"这一幕发生在1940年9月28日,当时素以稳重著称的刘伯承师长也站起来打圆场:"陈赓,越说越不像话,讨论问题嘛,抬什么杠?" 此时的榆社城,被三八六旅围困已有六天。400多名日军在飞机掩护下,施放毒气,负隅顽抗。陈赓率主力打了六天没打下来,如今王耀南带着所谓"杂牌草莽"二十八团,竟敢口出狂言一天打下榆社,这不是当着刘伯承师长的面抽陈赓的嘴巴吗? 王耀南的计划乍听荒唐,实则深思熟虑。他勘察地形后发现,榆辽公路两侧有不少残垣断壁,可利用这些掩体向城墙下挖掘坑道。当刘师长问他要什么保障条件时,王耀南只提了两条:"第一条1500公斤黄色炸药;第二条一天时间。" 左权参谋长关心地问:"王耀南,要不要给你准备一口棺材?"王耀南听后火了:"乱弹琴,我还没贻误军机,就准备杀人了?"左权连忙解释,他知道王耀南以前几次坑道爆破,都是把炸药装在棺材里。王耀南告诉左参谋长,这次用黄色炸药炸城墙不用棺材。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陈赓旅长召开全旅营以上干部会,王耀南专门讲解了坑道爆破的破坏作用、杀伤范围、部队布防原则和区域。 突击队出发前,按照惯例由在场最高首长亲自敬酒壮行。但旅政委王新亭看突击队员"老的老、小的小,个个骨瘦如柴,矮个子贼眉鼠眼",很是担心,悄悄拉了拉王耀南的衣服,低声问:"王主任,就他们行吗?"王耀南胸有成竹:"政委,放心吧,没有金刚钻,揽不下瓷器活。" 突击队员们的作业异常艰苦。他们拿出看家本事来挖洞,手上绑着特制的像耙子一样的工具,为了在洞子里更灵活,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利用手、脚和身体把挖下来的土向后排。挖的洞断面只有60公分乘以60公分,仅能容一人爬进爬出。 装填炸药更是难上加难。1500多公斤炸药,由蹲在药室里的队员用绑腿拉着装在干粮袋里的炸药往里拽。后来药室里蹲不住人了,突击队员把绑腿拴在脖子上,一小袋一小袋爬着往里送,每进出一次浑身被汗水浸透,汗水粘着洞里的土和泥,许多战士身上的皮都磨破了。 1940年9月30日晨6时,一切准备就绪。陈赓旅长通过电话命令:"起爆!"随着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城墙上的碎砖和守城的日军飞上了天。城墙被炸开20多米宽的缺口,八路军部队像潮水般涌入,榆社城终于被攻克。
抗战中,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上山
【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