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还死在了监狱中,享年70岁,大家都说他

寻墨阁本人 2025-03-28 16:36:48

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还死在了监狱中,享年70岁,大家都说他是含冤而死,而他的妻子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却说他是有福气的人,这是为何?

1975年的深冬,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萧瑟之中。田汉的妻子安娥收到了一个迟来七年的消息:她的丈夫田汉已于1968年在狱中离世。这位为新中国创作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艺术家,在经历了漫长的牢狱之灾后,最终走完了他70年的人生旅程。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人都在议论这位"国歌之父"的离世是何等的冤枉。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安娥在悲痛之余,却说出了一句让人深思的话:"他是有福气的。"这句话背后,藏着对一个时代的见证,也藏着一个妻子对丈夫一生的理解。 田汉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其多才多艺的创作生涯涵盖了剧作、戏曲、电影编剧、小说、词作、诗歌以及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他不仅是现代戏剧的开拓者,更在中国的文艺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田汉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创作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中国现代文艺发展的深远影响。 田汉出生于长沙县,这是一个湘戏和影子戏盛行的地方。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田汉深受地方戏曲的影响。五六岁时,他经常骑在叔叔们的肩上,随着他们走过十几二十里的路程,前往庙台观看戏剧演出。每次看戏归来,田汉的心中总是充满了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向往。这些早期的观剧经历,不仅让他初步掌握了戏曲的基本形式,还使他对舞台处理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在田汉的成长过程中,传统戏曲尤其是折子戏《三娘教子》的影响尤为深远。这部戏不仅在内容上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更在形式上为他提供了模仿和创新的蓝本。仅13岁时,田汉便根据《三娘教子》改编,创作出了他的处女作《新教子》。这部剧本在《长沙日报》上发表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显示出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才华和创作能力。 田汉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的留学经历在日本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接触到了更多西方戏剧的元素和思想。自称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田汉在日本期间不断吸收和融合东西方戏剧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1929年,田汉率领南国社前往南京晓庄进行公演,受到当地师范院校学生和农友们的热烈欢迎。这次公演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展示,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的深刻理解。在南京,校长陶行知的欢迎词中提到了“田汉”的身份,这不仅是一种对田汉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一种对他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肯定。田汉在回应中表现出的幽默和谦逊,既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视。 田汉在创作道路上的坚持和创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批评的态度上。在《金钵记》发表后,尽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戴不凡对其提出了批评。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但田汉却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回应了这次批评。他不仅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欣然接受,并对戴不凡表示赞赏,鼓励其继续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发挥才干。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仅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成熟与自信,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宽广胸怀。 田汉的创作不仅限于戏剧领域,他在电影编剧和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万里长城》的第一段歌词,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在国家重大历史时刻的贡献。作为国歌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在抗争和建设的道路上前行,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现在回过头来看,安娥所说的"福气"也许正是指这些:尽管田汉的人生充满坎坷,但他用艺术书写了一个时代,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这样的精神财富,或许就是田汉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福气"。 田汉的一生,是对中国现代文艺发展的巨大贡献。他通过不断的创作和探索,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内容和形式,也为后世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备高度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田汉不仅以其才华和努力推动了中国戏剧的发展,更以其宽广的视野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现代文艺的一个重要篇章。

0 阅读:55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