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什么节日? 其实,三月三不仅是汉族, 还包括许多少数民族, 都

在哪里呢 2025-03-28 12:28:33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什么节日? 其实,三月三不仅是汉族, 还包括许多少数民族, 都把三月三定成自己的传统节日。 不过,三月三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定的。 这里不得不说, 河南新郑的三月三,拜轩辕的来历。 从2003年河南新郑: 三月三,黄帝登基。 2005年河南新郑: 三月三,黄帝统一天下。 2007年河南新郑: 三月三,黄帝出生日。 至此,三月三,拜轩辕被正式命名并叫响。 河南是创造,和打造文化的典范, 虽然现在称不上是传统文化。 但百年之后, 也许会正式列入三月三的传统文化。 为河南点赞。 言归正传, 下面介绍一下 三月三传统的文化。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共同传承的传统节日, 其历史定位可从汉族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文化两个维度进行梳理: 一、汉族视角:上巳节的演变 1. 起源与先秦时期 “三月三”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上巳节(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最初是祓禊(fú xì)仪式,人们到水边盥洗、祭祀,以去除灾邪、祈求福祉。《周礼·春官》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2. 魏晋至唐代:节日定型与鼎盛 - 魏晋时期:上巳节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增加了宴饮、踏青、曲水流觞等习俗。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也”即指此节。 - 唐代:成为全民性节日,杜甫《丽人行》描述长安仕女三月三春游盛况,皇室亦举办宴会。 3. 宋元以后:与清明节融合 随着清明节普及,上巳节的祓禊、踏青习俗逐渐被清明节吸收,汉族地区的“三月三”节日氛围减弱,但部分地区仍保留吃荠菜煮鸡蛋、佩柳等习俗。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 壮族“三月三歌节” - 历史渊源:与古代越人祭祀、歌圩传统相关,传说为纪念歌仙刘三姐。 - 定位:壮族最盛大节日,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对歌、抛绣球、碰彩蛋等活动为核心,2016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法定假日。 2. 苗族“三月三” - 别称:“情人节”“歌节”,源于苗族祖先蚩尤的祭祀活动。 - 习俗:跳芦笙、踩鼓、对歌,青年男女通过歌舞表达爱意,部分地区保留“讨花带”等古俗。 3. 其他民族 - 侗族:“花炮节”,抢花炮、斗牛、踩歌堂。 - 畲族:“乌饭节”,吃乌米饭、祭祖、对歌。 - 瑶族:“干巴节”,狩猎庆丰收。 三、现代定位:文化遗产与民族认同 1. 汉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上巳节被重新挖掘,部分地区恢复祓禊、成人礼等古礼。 2. 少数民族:三月三成为民族文化展示窗口,例如广西“三月三”已发展为文旅品牌,推动多民族文化交流。 3. 国家层面:2021年《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多个地区的“三月三”相关民俗入选。 总结 “三月三”的历史定位兼具汉族传统节日的演变脉络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既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也是当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0 阅读:1
在哪里呢

在哪里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