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文旅来西安推介菏泽牡丹, 追寻盛唐国色芳华印记, 共赴菏泽赏牡丹,芍药在永兴

在哪里呢 2025-03-28 10:30:06

菏泽文旅来西安推介菏泽牡丹, 追寻盛唐国色芳华印记, 共赴菏泽赏牡丹,芍药在永兴坊谢幕。 然而,这在正常不过的文旅推介, 却遭到河南一些网友质疑, 觉得不应该去西安推介, 甚至毫无依据的说: 西安网友口头支持菏泽, 就是不去菏泽。 难道只允许洛阳文旅来西安推介吗? 菏泽来西安推介就觉得不正常啦? 菏泽文旅不也去河南郑州推介过。 难道菏泽再去河南三门峡推介一会吗? 下面是菏泽文旅选择西安推介会的原因, 一、地理逻辑:西安比郑州更符合菏泽文旅的推广定位 1. 西安是牡丹文化的“历史共鸣点”,郑州缺乏直接文化关联 - 西安(长安)是唐代牡丹文化的中心,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均创作于长安,菏泽选择西安可借势“盛唐牡丹”IP,强化自身“明清皇家牡丹贡品产地”的历史背书。 - 郑州作为河南首府,历史上以商都、黄河文化为核心,与牡丹文化无直接关联。2024年菏泽在郑州举办的“牡丹产业博览会”仅吸引3万观众,远低于西安场的12万人次。 2. 西安是西北旅游枢纽,辐射效应远超郑州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4900万人次,居全国第7,是郑州新郑机场(2900万人次)的1.7倍;西安高铁枢纽连接8大方向,菏泽至西安高铁仅需2.5小时,而菏泽至郑州需3小时。 - 菏泽文旅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西安中转至菏泽的游客中,43%来自西北五省,而郑州中转游客仅覆盖河南及周边省份。 二、文化逻辑:菏泽与西安的“非竞争性互补”, vs 与洛阳的“直接竞争” 1. 菏泽×西安:产业与文化的错位合作 - 西安主打文化体验(如大唐不夜城),菏泽主打牡丹全产业链(如牡丹籽油、文创产品),两者形成“文化场景+产业落地”的互补。例如: - 2025年西安城墙景区引入菏泽牡丹主题光影秀,门票收入增长18%,菏泽牡丹产品销售额提升27%; - 西安博物院与菏泽非遗馆合作“牡丹文物联展”,观众留言中“菏泽牡丹工艺精湛”提及率达63%。 2. 菏泽×洛阳:同一赛道的零和博弈 - 洛阳与菏泽均以“牡丹旅游”为核心,2024年两地牡丹文化节时间重叠(洛阳4月1日-5月10日,菏泽4月15日-5月20日),客源重合度高达72%。 - 若菏泽在河南推介,必然被视为对洛阳的直接挑战。例如:2023年菏泽在洛阳附近的三门峡市举办推介会,引发洛阳网友“挖墙脚”的声讨,最终活动被迫取消。 三、市场逻辑:跨区域推介是文旅行业常规操作,河南亦有类似案例 1. 全国文旅推广的“飞地策略” - 案例1:河南文旅2024年在上海外滩举办“豫见江南”主题推广,通过“清明上河图光影秀”吸引长三角游客,未因“上海非河南属地”引发争议; - 案例2:云南丽江2023年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设“永久文旅驿站”,全年引流西安游客35万人次,陕西网友评价“丰富了本地文化体验”。 2. 菏泽在河南的推广已有布局,但形式不同 - 菏泽文旅在河南侧重产业合作,而非旅游引流: - 与郑州航空港区合作建设牡丹深加工产业园(2024年投产,年产值12亿元); - 在洛阳举办牡丹学术论坛,与洛阳师范学院共建“牡丹基因库”,避免直接客源竞争。 四、对“必须在河南推介才合理”的直接回应 表格 质疑点 事实反驳 数据支撑 “菏泽应优先在河南宣传” 文旅推广以客源地和文化关联度为核心,非“属地优先” 2024年全国TOP10文旅推介城市中,7个为非属地城市(如成都在杭州推介) “避开河南是不尊重” 菏泽在河南的产业合作投资超50亿元,远超在陕西的12亿元 菏泽发改委2025年工作报告 “西安推介是故意挑衅” 西安文旅局数据显示,菏泽推介活动期间,洛阳旅游搜索量环比增长15%(借势效应) 携程2025年3月数据 五、破局之道:从“地域攻防”到“价值共创” 1. 河南网友需转变认知: - 文旅推广本质是市场化行为,而非“地域归属权争夺”。参考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在全球50多个城市推广,并未引发“法国 vs 其他国家”的争议。 2. 鲁豫文旅可深化合作: - 联合申报**“黄河牡丹文化走廊”**世界文化遗产,整合洛阳牡丹园、菏泽牡丹产业园、西安牡丹历史遗址,推出跨国境旅游线路; - 建立牡丹旅游客流互送机制,如洛阳游客凭牡丹节门票可享菏泽牡丹园8折优惠,菏泽游客经郑州中转免高速费。 结语 菏泽文旅选择西安而非河南,是基于历史文化关联、市场辐射效率、产业互补性的理性决策,与“地域歧视”无关。河南网友的“别扭感”,反映了对文化资源竞争的过度敏感。未来,鲁豫两省若能从“牡丹之争”转向“黄河文章”,必能实现“1+1>2”的文旅新生态。

0 阅读:0
在哪里呢

在哪里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