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体内湿气重不重?如何除湿?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这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咱们现代人整天喊着祛湿,可你知道湿气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在身体里安营扎寨的吗?说句实在话,现在十个人里得有八个说自己湿气重,可真正明白其中门道的还真没几个。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湿气的前世今生说个明白。 先说说湿气这货色到底是个啥来头。中医经典里早就点破了:"因于湿,首如裹",意思是被湿气缠上的人,脑袋就像裹着湿毛巾似的昏沉沉。这湿气分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就是梅雨天、地下室这些潮乎乎环境带来的,好比家里屋顶漏雨;内湿就是咱们自己作出来的,像是水管爆了家里发大水。现在年轻人捧着冰奶茶当水喝,晚上撸串配啤酒,这不就是自己往身体里灌 "洪水" 吗?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黄帝内经》的警告:"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想想,早上冰咖啡配甜点,中午麻辣香锅配奶茶,晚上再来顿啤酒烧烤,这哪是吃饭啊,简直是给脾胃上刑。脾胃就像台超载的卡车,天天这么造,早晚得罢工。特别是那些冰镇饮料,中医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冷饮下肚直接浇灭脾胃的阳气,跟往灶膛里泼凉水一个道理。
再说说现代人的 "懒病"。上班族一天坐够 8 小时都算少的,下班往沙发上一瘫,微信步数常年三位数。老祖宗说 "久坐伤肉",这里的 "肉" 指的就是脾。脾主运化,你不动它就不动,水湿全淤在身体里。就像池塘不流动就会发臭,人不动就会变成 "活体沼泽"。更别提那些夏天在空调房里当 "冰棍" 的,18 度的冷风呼呼吹,肚脐眼露着给湿气开 VIP 通道,这不就是《黄帝内经》说的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吗?
湿气在身体里搞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早上起床脑袋像灌了铅,眼皮重得睁不开,刷牙时恶心干呕,这就是典型的 "湿毛巾裹头" 症状。脸上冒油能炒菜,头发洗了第二天就贴头皮,后背前胸长满痘痘,挠破了流黄水,这可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是湿毒外发的信号。上厕所像在和马桶拔河,便便黏糊糊冲不干净,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吃泻药,越泻湿气越重,中医说的 "湿性黏滞" 就是这个理儿。
看舌头也是个好法子。对着镜子吐舌头,要是看见舌苔又厚又腻,边缘还有齿痕,那就是典型的 "湿舌头"。要是舌苔发黄,说明湿气都捂出火花了。更气人的是那种 "喝凉水都长胖" 的体质,肚子上的游泳圈越来越厚,捏起来软趴趴没弹性,这就是水肿型的 "注水肉",全是湿气在作怪。
祛湿这事儿可得讲方法。记住这个顺口溜:"早上姜汤暖肠胃,中午薏米排水忙,晚饭萝卜顺气汤,湿气见了直喊娘。"具体来说,冬瓜薏米老鸭汤是夏天的祛湿神器,冬瓜利水 "小能手",薏米是 "祛湿冠军",老鸭滋阴不上火。姜枣茶也别小看,三片姜五颗枣,煮水当茶喝,《本草纲目》说姜能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专治喝冷饮作出来的毛病。要是湿气顽固,试试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 15 克,这可是中医界祛湿 "四大天王"。
运动祛湿要讲究 "微汗出",不是非得撸铁出汗。八段锦里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招,专门对付久坐伤脾,每天早晨练 10 分钟,感觉像给五脏六腑做 SPA。没时间的可以试试踏步摇头法,边慢慢踏步边轻轻摇头,这个动作能疏通膀胱经,这可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泡脚加点料效果翻倍。俗话说"寒从脚起,湿从脚入",抓把花椒加艾草,艾草是 "纯阳之草",花椒能驱寒,泡完脚底暖烘烘的。顽固湿气可以用温胆汤泡脚,茯苓 30g,陈皮 6g,法半夏 6g,竹茹 6g,枳实 6g,甘草 6g,孙思邈在《千金方》里都夸它好使。
改掉作死习惯很重要。冷饮换成温水,记住"喝温水一时爽,一直喝一直爽"。空调房里备条围巾护住大椎穴,这可是阳气总开关。晚上洗澡别超过 10 点,洗完马上擦干脚趾缝,别给湿气留机会。三伏天做艾灸要重点关照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穴,这些都是祛湿 "战略要地"。 祛湿这事儿急不得,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像打扫房间,天天乱扔垃圾,请多少保洁都没用。《黄帝内经》说得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别等湿气搞出大毛病才着急。祛湿[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