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和海港诠释足球真理: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 放眼全球职业足球拼得是个投入,但光有投入还不足以成功。 想成功必须同时具备两点:有钱+会用钱。 下面便以申花和海港为例,说道说道。 13赛季海港进入中超,上海德比自此延续至今。 13-14赛季,东亚队并不富裕,甚至曾为了钱出售张琳芃、姜至鹏、王佳玉,可见俱乐部有多难。 当时港务集团仅是赞助商,13年赞助费虽高达4000万,但在中超仍不够。 这些钱在金元时代无法让球队引进强大内外援,比如14赛季海森是球队首个身价百万欧的球员。 此外13赛季主客场两负申花,14赛季主客场踢平,也证明那时的海港实力一般。 因为那时的申花主力几乎被朱骏卖空,外强中干。 大家不会认为光凭崇一期能争冠吧? 中超拼外援,倘若港务集团不收购,大概率海港队只能长期位居中游。 类似天津队,保级无忧争冠无望,囊中羞涩跟申花成为难兄难弟。 甚至会因资金压力会出售主力,这完全可能。 真要如此,海港会更难。朱骏时代的申花是前车之鉴。 看看冠军恒大是什么投入,所以才说搞足球没钱万万不能。 那为什么又说钱不是万能呢? 14年绿地集团收购申花、15年港务集团收购东亚,标志着两支球队进入新纪元。 先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海港: 奥斯卡转会费6000万欧,年薪2400万欧; 胡尔克转会费5580万欧,年薪1100万欧; 阿瑙托维奇转会费2500万欧,年薪1500万欧。 申花: 特维斯转会费1100万欧,年薪3800万欧; 沙拉维转会费1600万欧,年薪1300万欧; 瓜林转会费1300万欧,年薪1000万欧; 毕津浩转会费6600万元; 孙世林转会费6000万元。 怎么样,是不是财大气粗? 这些球员的总投入都是按亿元为单位,说球队有钱不过分吧? 那么便引出钱不是万能这一观点。 而申花则不幸成为支撑这一观点的经典反面教材。 为何这么说? 金元时代海港多次挤进联赛前三,并在18赛季从恒大手中抢到冠军,可以说是恒大一大竞争对手。 而申花呢? 最好战绩联赛第4,大部分赛季位居中游附近,还被海港压制,实在差强人意。 为何都是大投入,成绩天差地别? 很简单,除了投入还需要建队思路。 海港很清晰,国内球队实力尚可且配合娴熟,无需大动。 将钱花在外援身上,不惜代价请大牌带领球队争冠。 三个冠军都是因为坚持这个思路获得,在执行率上值得称道。 反观申花,钱花了但没有清晰建队思路。 外援使用上没有延续性,几乎每个赛季都有更替,总是在不停适应。 包括主教练同样如此,不停改变风格。 相比外援,内援方面更加差劲,不是问题球员就是老将,毫无归属感。 整个金元时代几乎没有签下真正有实力的球员,33岁才加盟申花的于汉超成了金元时代最佳内援足够说明问题。 建队思路的混乱是申花失败的关键,看似花了大把钱,却毫无意义。 用李云龙的话:申花在用添油战术,自始至终未形成合力。 所以才说钱不是万能,有了钱还需要学会怎么用,否则等于零。 不知大家对此观点如何看待,欢迎评论区留言。
浅析申花五大外援:谁该留下,谁最该走?新赛季两场联赛过后,1胜1平的成绩多少让
【5评论】【2点赞】
扈军
很对,国足建设也存在这样问题,钱没少花,外籍教练走马灯换(不乏世界名教),但缺乏连续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