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亲妈和男友殴打致死:兽行从起外号开始! 2024年3月26日,

丁丁聊社会趣事 2025-03-26 14:30:08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亲妈和男友殴打致死:兽行从起外号开始! 2024年3月26日,当被送到医院时,5岁的涵涵已经没有了呼吸,他躯体僵硬,全身淤青,面部变形,两耳流血……不敢想象,生前的涵涵到底遭受了多么恐怖的袭击。 3月22日至3月26日,涵涵因为没有遵守母亲陈某的要求在七点半之前上床睡觉,被母亲和男友石某轮番殴打。 涵涵爷爷郑某透露,陈某和石某管涵涵叫“机器人”。微信里,陈某抱怨“机器人”不按时睡觉,石某提议用毒打加以管教。 法医报告显示,涵涵死于失血性休克,肝脏破裂,以及多个器官出血。 案发后,涵涵爷爷在监控中看待,在完成对涵涵的毒打后,陈某去小卖部给其男友石某买了价值530元的香烟。 心理学家把暴力攻击分为敌意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是偶发性情绪牵动下的攻击,施暴者在那一瞬间因为被情绪淹没而丧失理智造成的攻击。 手段性攻击,是有预谋的冷静攻击,目的是通过攻击达到其他别有用心的目的。 纵观案件始末,不论从案发前的微信商量,还是案发后的冷静买烟,都更像是手段性攻击。 有的人反对死刑,其实是相对敌意性攻击而言的。因为情绪有不可控性,一旦爆发容易让人丧失理智,所以死刑的威慑不能有效减少敌意性攻击的发生。 但手段性攻击就另当别论了,只有重刑,才能让此类施暴者忌惮,有效减少类似的案件发生。 就连陈某的父母,两位患病多年的老人,都希望严惩陈某和石某为自己惨死的外孙讨回公道。 案件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涵涵被陈某和石某起了个“机器人”的外号。 心理学研究发现,历史上的屠杀事件,施暴者都喜欢给受害者起外号,目的是让受害者去人格化,用以卸下施暴者举起屠刀时的最后一丝心理负担,让兽行无所顾忌。 如果说陈某还保留最后一丝人性,那么在一次次唤涵涵为“机器人”的过程中就完全丧失了。当她伙同男友毒打“机器人”时,就好像这个“机器人”不会痛苦、与自己毫无关系似的。 所以,不管是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教育孩子,切记一定不要给他人起丧失人格的外号,因为那很容易就成为恶行的铺垫。

0 阅读:82
丁丁聊社会趣事

丁丁聊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