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Wireframe变成最终UI

程序员八哥 2025-03-20 16:35:57
从第一张线框图到第二张精美 UI,核心在于 信息层级、配色、光影、动态感 的设计优化。这里拆解几个关键点,让你的设计更有质感! 1. 视觉层次:从平面到立体的进化 🔹 背景:线框图是纯灰色背景,而最终 UI 使用了深色渐变 + 星空氛围,营造沉浸感,使界面更具电影感。 🔹 卡片层次:原本所有卡片在同一平面,现在通过 毛玻璃 + 投影 形成前后关系,提升信息可读性。 🔹 重点内容突出:电影封面区域在最终设计中变大,并配有 渐变遮罩,确保标题清晰可见。 2. 色彩设计:情感化与品牌感 🔹 主题色确定:线框图是单一灰色,最终 UI 采用 深色主题,搭配暖色调高光(如“New Trending”标签的橙色),引导视觉焦点。 🔹 对比度优化:标题、按钮、卡片使用高对比度颜色,确保在深色背景下可读性增强。 🔹 色彩层级:电影分类 Tab 使用了柔和的渐变,而按钮采用饱和度更高的颜色,强化点击感。 3. 光影与质感:打造真实交互感 🔹 卡片投影:给电影封面、导航栏、推荐影片等添加 柔和投影,让它们像浮在界面上,而不是贴死在背景上。 🔹 按钮高光:Watch & Download 按钮加入了 光照渐变,模拟光源,增强立体感,提升用户点击欲望。 🔹 细节光效:电影缩略图、搜索框等地方加入微妙光晕,使整个 UI 更加精致。 4. 信息层级优化:更高效的内容展示 🔹 信息结构清晰:线框图中所有内容块等权重,而最终 UI 通过 字号+颜色+间距 让主要内容更突出。 🔹 内容聚焦:例如“Frozen II”电影区域,线框图中只是简单的封面图+文字,而最终 UI 增大封面图、加粗标题,并附加播放/下载按钮,吸引用户直接操作。 🔹 推荐系统优化:下方“你可能喜欢”模块由简单方块变成更具层次的滚动推荐卡片,用户可以轻松浏览。 5. 交互感 & 动态体验 🔹 滑动指示优化:线框图中只是一排静态缩略图,而最终 UI 采用可滚动卡片 + 轻微透视效果,增强动态感。 🔹 Hover 效果:如鼠标悬停时卡片轻微放大,并出现播放按钮,增加交互反馈。 🔹 按钮反馈:点击按钮时,可能有 微妙的缩放动画,让用户感受到操作的即时性。

0 阅读:0
程序员八哥

程序员八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