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香薰盖上趴了只小狮子🦁!
【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
年代:北宋
尺寸:通高32厘米,腹径10.8厘米
出土地:1963年出土于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吴正臣夫妇墓
馆藏:安徽博物院
中国“用香”历史悠久。最早人们燃烧草木进行祭祀,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焚烧草木,利用其烟进行祭祀占卜的记载。唐代伴随着道教、佛教发展,古人用香的范围愈发广泛,香料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香炉的生产和使用也到达新的高度。宋代是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香炉不仅是皇帝贵族们的专属,还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今天小猿为大家介绍一件与焚香有关的文物——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
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出土于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地方管库官吏吴正臣夫妇的合葬墓中。该墓出土瓷器相当精美,品种有影青瓷、青瓷、酱黑釉瓷等,达123件之多。在众多精美瓷器中,这件香薰仍夺目动人。
吉州窑绿釉狮盖香熏分为器盖和炉座两部分。器盖塑成狮形,前足踏彩球,后膝弯曲蹲坐在莲蓬果上;昂首侧目,颈部系带挂着三个铃铛;狮嘴微微张开,盖体中空,熏香时香气便由狮口溢出。炉座塑成莲花须弥座,莲花呈盛开状,内部用以燃香。香熏的瓷胎为黄白色,通体施绿釉,肥厚光润。特别的是,炉座的莲瓣上有些地方特意露胎,绿白相间,展示了自然界中莲瓣阴阳相背的状态,更具立体感。这件香熏造型和装饰颇具匠心,尽显北宋崇文重艺的社会氛围。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生活,崇尚雅致。琴、棋、书、画为风雅四艺,焚香、挂画、点茶、插花亦为必备之“四艺”。正如宋徽宗赵佶创作的《听琴图》,文人墨客相聚听琴品香,缕缕香烟缭绕,听琴者对坐凝神恭听。
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是宋代著名瓷窑吉州窑所制。吉州窑位于现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因古时吉安称吉州而得名。绿釉瓷器是吉州窑烧造的重要产品之一,属于低温釉瓷。要先低温预烧,出窑后用铅为熔剂、氧化铜为着色剂施釉,再施绿釉二次入窑烧造,并控制窑温使之在氧化焰下将所施的釉形成纯绿色泽。由于烧造温度低,瓷化程度不高,瓷胎特别脆,长时间使用后极易损坏,所以像绿釉狮盖香熏这样体量较大,外表完整且品相极佳的绿釉瓷能够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参考文献:
[1]赵亮亮.宋代吉州窑绿釉瓷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DOI:10.27191/d.cnki.gjdtc.2022.000399.
[2]沈艳.馀香未减,犹是那时熏——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2):48-50.
[3]王丹丹.安徽馆藏吉州窑瓷器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08):33-37.
[4]刘东.安徽宿松县北宋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瓷器探析[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1,(00):431-438+21-23.
图片及来源:
图1: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 来源|安徽博物院
图2:香薰器盖与炉座 来源|安徽博物院
图3: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来源|故宫博物院
文|观察猿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