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懂做事的底层方法论

宇浩谈文学 2025-03-12 16:40:29
[礼物R]2015年南昌海昏侯墓中有重大发现,《论语》的竹简残卷问世,让大家对于《为政》《里仁》《季氏》等篇章的版本差异有了浓厚兴趣,同时为研究汉代《论语》提供了新的参考。 [礼物R] 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孔子这么近。看到绘有孔子像的孔子屏风时异常激动,这是我心中高大,最早开办私塾,提倡“有教无类”的孔圣人!从此我对《论语》的众多书籍非常着迷,而且我最近在读《王阳明心学日课[搜索高亮]》,发现王阳明继承了很多儒家的思想,很多对人生的思考都和孔子的很相像,可以说是一种升华。 想必,王阳明也是立志成为如同孔子般的圣人吧!近两天生病闲来无事,我在看王原君所著的《论语方法论》。通过方法论,我们可以知晓一件事在理论上怎么做,也能知道实践层面要如何应对。而这本书也是经由对《论语》原文的解读,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礼物R] 圣人从孔子开始,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帝王独享,而是普通人也能成为圣人,是可以效仿和实践的,是为自己而学。 [礼物R] 《尚书》出现的时代比孔子的时代更早,但是,孔子最后一篇《尧曰》与《尚书》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作者不但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讲解《论语》,更是以天文、地理、哲学的角度,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要拥有怎样的道德观、世界观。 [礼物R] 王阳明和孔子都认为,人性本善,只要顺着内心的良知去行动,这本身寻求的就是光明,每个人本体都是本自具足,是光明体,只需要修正自己的行为,看见自己的本心即可。 [礼物R] 《论语》的方法论也包括中庸、天道。用作者的话说,是每个人通向自我的道路,是自我实现的抵达之路。孔子关心的是人应该怎样生活。而这点,想必也是我们千千万万人心中百思不解的答案。 [礼物R] 我们每个人、甚至每一事物都会归于同一个目标,但是在奔向目标的途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路径。 人的创造力是从何而来? 是人的生命力和行动力的结合体,也是人的自我实现价值的一个体现。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孔子也赞成如此。 知道理论并不是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道蕴含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根据我们的良知去指导和实践,坚定不移的执行,不可能不成功。 [礼物R] 读完这本《论语方法论》后,读者不仅能了解何为中国,更能通过孔子的生平懂得伟大的人不是生来就伟大,而是越活越伟大。想要如同孔子般伟大,只要读懂这本书,效仿圣贤的模样,时刻将自己的行为与圣人作比对,立志效法圣人,实现天下大同的人生理想。素书说尽了大道之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