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儿子偷去换毒品了,面对这种情况,葛振林会如何处理呢? 1941年,日军冈村宁次指挥的大规模“扫荡”行动深入晋察冀根据地,目标之一便是位于河北易县西南的狼牙山。该山山脉突起如狼牙,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门防线。 日军自8月开始集结兵力,要摧毁狼牙山地区的八路军和当地政府。经过长时间的周密准备,3000余名日军和伪军在多重重型装备的支援下分兵数路,直扑狼牙山。这一行动为期两天。 与此同时,八路军方面为了保护主力部队的安全,晋察冀军区决定让某部一团第七连担任防守任务。 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七连的战士们在密集的炮火中迅速展开反击。 连长蔡展鹏决定留下五位战士,在敌军猛烈的攻势中死守阵地,确保大部队安全撤离。与此同时,他们成功击退了多次敌人进攻。 敌人不断加强火力,战士们依旧顽强抵抗。阵地周围的草木因炮火引发火灾,战士们在熊熊烈火中依然坚持作战。副班长葛振林的棉衣被大火烧着,他毫不犹豫地将其脱掉继续与敌人奋战。 直到下午,敌军未能突破阵地,而七连的其他战士已经成功撤离。此时,六班的五名战士决定放弃追赶大部队的计划,转而沿相反方向撤退。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冉元同,这位模范队的队长正在带领伤病员寻找藏身之地。 五名战士劝他尽早躲避。然而,冉元同却坚持让他们一起躲避,但班长马宝玉认为,若自己不吸引敌军注意,主力部队的撤退将无望。 五名战士决定将敌军引向棋盘陀,最终带着几乎耗尽弹药的情况前往山顶。山顶的牛角壶成了五名战士的最后阵地。这里一侧是悬崖,另一侧则是不断逼近的敌人。五位战士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开始将石块投向敌人。 随着敌人距离越来越近,五名壮士为了不让敌人俘虏,他们选择了跳崖。他们的跳崖动作令敌军震惊不已。 马宝玉和胡德林、胡福才,英勇牺牲,只有葛振林和宋学义幸运地被树枝挂住。两人虽然身受重伤,但幸运活了下来。 冉元同在远处目睹了五位战士的壮烈跳崖,他带着队员们寻找他们的下落。他带着队员们在山上竭尽全力挖掘,将烈士们的遗体安葬。 而在另外一边,葛振林和宋学义艰难地从崖底爬了上来。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终于成功找到了食物,并且在余药夫的帮助下,躲避了敌人的再次追捕。 余药夫为两位幸存的战士提供了藏身之所,并给他们送来了食物。 在回到部队之后,二人参与了军区的荣誉授予仪式,并被授予“模范青年”称号。 葛振林继续在前线奋战,直到1943年他与宋学义一起被调至抗大二分校学习。在那里,宋学义由于伤情较为严重,被分配到地方参与土改工作,而葛振林则专心学习。 随着抗大的转移,他与战友们一起进入了延安。 抗日战争结束后,葛振林回到家乡短暂探亲。当他回到位于阜平县的故乡时,因着村中长辈的安排,他暂时借住在村长家里。 村长为他精心安排了他和王贵柱见面。 在村长和妻子的撮合下,尽管王贵柱曾因葛振林年纪偏大而有所犹豫,然而最终她在亲人们的说服下,决定接受这段姻缘。 婚后,葛振林与妻子育有四个孩子。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葛振林始终坚持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额外要求。 1970年代,葛振林的三儿子葛拥宪选择响应国家号召到知青点劳动。然而,这段劳动经历反而让他染上了懒散和消极的习惯。葛拥宪的行为愈加放纵,不仅逃离了工作岗位,还沉迷于毒品,甚至与不法分子有了勾结。 1993年,葛拥宪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抓捕。得知儿子染毒,葛振林痛心疾首,但他严厉询问并要求儿子改过自新。 然而,葛拥宪再次陷入了吸毒与不正当行为之中。葛振林在一次公安局的会议中,穿着旧军装,亲自递交了一份申请报告,要求将葛拥宪送去劳动教养。 有人为葛振林的大义灭亲感到敬佩。 葛拥宪在劳教所内表现出了悔改之意,并帮助警方查获了毒品贩卖团伙。 多年后,葛振林仍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讲座和公开活动。葛振林最终决定将儿子的照片公开展示在禁毒展览上,警示社会。 在他家乡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专门的文章描述了葛振林这一义举。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还在流传。 2014年,年近七旬的刘宏泉开始着手筹建五壮士纪念碑的工作。 历经艰辛,他终于在2015年成功地筹集到1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纪念碑的落成。 杨成海也是一位坚守着狼牙山历史的讲述者。 1970年,他在易县担任北管头村党支部书记时,与五壮士之一的幸存者宋学义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 宋学义详细讲述了五壮士跳崖后的悲壮场面以及自己幸存后的生活。 杨成海深受感动,此后,杨成海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四处走访,整理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1]李芙蓉,王凤刚.狼牙山壮士葛振林[J].兰台世界(上旬),2007(01S):61-62
1994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07 19:35:5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