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一篇小作文,没想到伯父竟然说,这稿费快赶上

情感情松 2025-03-03 20:49:52

1993 年,我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一篇小作文,没想到伯父竟然说,这稿费快赶上他一个月的工资了。 小时候,我最发愁的就是写作文。作为农村孩子,根本没见过什么世面。 曾经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送别的作文。我绞尽脑汁,却依旧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当时我虽然已经十岁左右,可长这么大,好像确实没有送别过什么亲人。 后来,父亲给我买了本作文书,他教导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不会写作文,就照着人家的模仿着写。” 父亲的一句话,一下子激发了我写作文的积极性。就是呀,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于是,我照着书上的作文,先改头换面地调整了一番。没想到,这篇作文竟然在班里成了范文。 后来上了初中,我经常买一些作文书,跟着这些作文书学着改作文。慢慢地,自己也能不依靠作文书写出作文了。 上了高中后,我参加了上海《少年文艺》举办的一个培训班。没想到,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自己的一篇小作文竟然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 那是一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作文,编辑部给我寄来了 60 块钱的稿费。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收入。伯父说,这快赶上他一个月的工资了。 回首那段从愁写作文到文章发表的岁月,我深知,每一次的模仿都是成长的台阶,每一笔稿费都是梦想的勋章,指引我在写作之路上笃定前行。 写作的种子一旦种下,哪怕起初只是模仿的滋养,也能在岁月里生根发芽,开出名为成长的花。

0 阅读:3
情感情松

情感情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