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a&Makara

艺术高东南 2025-02-28 15:14:38
高棉11-12世纪 Baphuon巴普昂寺艺术风格 Phi Mai寺庙风格 Naga蛇与Makara浮雕 在印度教和吴哥艺术中,Naga是水神、丰饶与王权的象征,常被描绘为多头蛇形生物,代表永恒与守护。根据吴哥窟的记载,Naga常出现在“搅动乳海”神话中,作为众神与阿修罗搅动乳海的绳索,并与建筑结构结合(如寺庙入口的蛇形栏杆)。Makara(摩伽罗)是一种混合兽(鳄鱼头、象鼻、鱼尾),象征水域与生命力,常作为水神的坐骑或装饰元素出现在门楣、出水口等位置,可能与“水”相关的创世或守护主题相关。 搅动乳海(Churning of the Milky Ocean):这是吴哥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Naga作为搅绳,众神与阿修罗合力搅动乳海以获取不死甘露。浮雕中Naga的身体常被表现为蜿蜒的蛇形,两端由神魔牵引,中央由毗湿奴化身的海龟支撑。Makara可能作为水中的守护兽或装饰元素出现。Naga的头部数量(如5头、7头或9头)可能象征等级,Makara则通过夸张的形态(如张开的大口)增强视觉冲击。 从该浮雕的浪花雕刻以及Naga蛇的面部刻画可以确认是Baphuon艺术风格,绿砂岩材质更偏向于现泰国境内的Phi Mai披迈石宫(Baphuon时期泰国境内遗址)。吴哥窟(Angkor Wat)和巴戎寺(Bayon)的浮雕中,Naga与Makara频繁出现于“搅动乳海”、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等场景。Baphuon作为同一时期的建筑(11世纪中叶),其浮雕主题可能与之相似,但因寺庙损毁严重,具体内容需依赖考古修复记录。 保存完整,无修复,非常有意思的一件大尺寸浮雕。 净高:62cm 宽度:55cm 重量:67kg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