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一男子接受了一只鹦鹉的赠予,男子爱不释手,随后又购置了一只配对,繁殖出43只小鹦鹉,然而,当他售卖了6只后,竟被判处5年监禁!
2016年,深圳,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却因几只鹦鹉,命运骤然转变,王鹏,这个名字或许你不太熟悉,但他的故事,却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养的几只小金太阳鹦鹉,竟成了将他送入监狱的“罪魁祸首”,他被判了五年,五年啊,仅仅因为养了几只鸟?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14年。
那年,王鹏的同事捡到一只鹦鹉,因觉得有趣便带回宿舍。
王鹏自幼热爱鸟类,见此鹦鹉自然非常喜欢,同事见他如此钟情,便将鹦鹉赠予他,王鹏乐不可支,又购得一只母鹦鹉与之相伴。
鹦鹉繁殖能力极强,不久后,王鹏家竟成鹦鹉的“幼儿园”,数量超50只。
众多鹦鹉的饮食起居皆需开销,王鹏及其家人经济压力也日益增加。
2016年,他们的孩子又因先天性巨结肠住院,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减轻经济压力,王鹏决定售卖一些鹦鹉,他联系了一个同样喜欢养鸟的朋友谢田福,以近3000元的价格将6只卖给他。
这本来只是一笔普通的交易,却没想到引来了警察。
原来,这6只鹦鹉中有2只是绿颊锥尾鹦鹉,也就是小金太阳鹦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鹦鹉科所有种类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无论是捕捉、贩卖还是运输,均属违法行为,一只就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量越多,刑期越重。
王鹏售卖6只动物,其中2只为保护动物,此行为已构成犯罪。
于是,法院判处其五年有期徒刑,并处3000元罚金,此前,类似案例也屡见不鲜,有人因买卖鹦鹉被判刑,法律条文摆在那里,冷冰冰的,不容置疑,但这个案子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王鹏和他的妻子任盼盼都表示,他们并不知道小金太阳鹦鹉是保护动物,他们只是普通的打工者,养鹦鹉只是爱好,出售鹦鹉也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并非为了牟利,尤其是在孩子住院的情况下,他们更需要钱,很多网友也认为,王鹏的行为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反而增加了鹦鹉的数量,判五年太重了。
他们认为法律应该更人性化一些,考虑具体情况,王鹏的律师徐昕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虽然法律规定人工驯养繁殖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也属于保护范围,但应该区别对待,王鹏的鹦鹉都是自己繁殖的,并非从野外捕捉,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他把这种行为定性为“持有”,而不是“出售”,而“持有”并不构成犯罪,他希望通过这个案子推动法律的完善,使其更符合常识和人性,这个案子让我们思考,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那么,一刀切的法律真的能达到这个目的吗?
王鹏的行为并没有破坏生态平衡,反而增加了鹦鹉的数量,如果因为这样的行为就判刑五年,会不会打击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或许,我们需要更有效的保护策略,比如,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进行更合理的监管,而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
建立更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鼓励公众参与,加大对非法盗猎、走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这才是治本之策,我们不能只盯着法律条文,还要考虑人情、常识以及法律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