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董明珠当上格力的董事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代言人成龙换掉,她说:“请明星

凌统看趣 2025-02-23 09:13:09

2012年董明珠当上格力的董事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代言人成龙换掉,她说:“请明星拍广告一年要一两千万元,花几千万请明星代言,就是一种浪费!” 信源:央视科教频道——《开讲啦》 当董明珠在2012年正式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时,许多人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面对一个家电行业的传统格局和强势的外部竞争环境。 董明珠的到来,似乎是预示着一场风暴的开始。而这场风暴的第一波,便是她大胆的决策:将格力电器长期合作的明星代言人成龙换掉。 这个决定令业内外震惊,毕竟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明星代言早已成为许多企业品牌推广的标准操作。 从产品广告到活动现场,明星代言人总是能够为品牌带来迅速的曝光与关注,尤其是像成龙这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明星,代言格力电器,更加巩固了格力的高端形象。 可董明珠却毅然决定终止这一惯例,这背后是她对企业战略、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方向的独到理解。 当时,格力电器的广告费用,尤其是明星代言费,已经占据了公司营销预算的相当一部分。成龙作为格力的代言人,代言费用高达几千万。 这在许多人眼里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明星代言确实可以带来高曝光度与销量增长,尤其是当代言人拥有跨越年龄与文化差异的全球粉丝时,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董明珠的思维却与众不同。她认为,明星代言所产生的效果只是短期的品牌曝光,而这种“瞬时效应”是无法为格力电器的长远发展提供真正的价值的。 她提到,“请明星拍广告一年要一两千万元,花几千万请明星代言,就是一种浪费。”这句话不仅代表了她的经营理念,也揭示了她对企业资源配置的深刻思考。 董明珠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创新与研发,而非依赖外部明星的光环。 她曾多次强调,格力电器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公司持续不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用明星代言所耗费的巨额资金,如果能够投入到研发中,便能推动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突破,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与用户体验。 因此,她将大量的资金转向了研发部门,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格力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上,更体现在细节的打磨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从空调、冰箱、洗衣机到空气净化器,格力的每一款产品都在不断地融入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元素,逐步实现“让用户享受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董明珠推行的“研发至上”战略。 她明确指出,格力不仅仅要生产普通的家电产品,更要生产能够提升用户生活品质的智能家居设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格力成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董明珠的领导下,格力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确保公司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格力逐渐改变了消费者对传统家电的认知,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在国际市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董明珠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消费者开始不再仅仅依赖明星广告,而是通过口碑与产品体验来选择品牌。 董明珠推行的“以产品为王”的战略,为格力带来了更为长远的品牌效应。她深知,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和产品的沉淀,而不是依赖一时的宣传效应。 格力的空调产品,凭借着卓越的性能、出色的节能效果以及长久的使用寿命,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甚至在“格力空调”成为家喻户晓的代名词时,董明珠才意识到,她并不需要依赖成龙这样的明星来为格力背书,格力的品牌已经凭借着产品的力量,深深植入消费者的脑海。 董明珠的决策,不仅让格力更加专注于产品的研发与品质提升,也让公司在业内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许多同行在看到格力的成功后,也开始重新审视明星代言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资金投入到产品创新与技术研发上,逐渐改变了“明星代言”这一传统的营销方式。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瞬风

瞬风

3
2025-02-23 16:15

换掉成龙是对的至于其他策略。你看现在一手好牌不是給她搞得一踏糊涂。

凌统看趣

凌统看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