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再锯一寸!”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用来制作门槛的名贵木材却被木匠给锯短了一寸。这时,年仅21岁的木工首蒯祥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让其他木工将木材再锯断一寸,却没想到最终却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赞赏。 “那就再多锯一点!” 公元1420年,紫禁城眼看就要建成了。这座宫殿不光是明朝皇帝权力的代表,还是咱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超赞作品。明成祖朱棣想把京城搬到北京,就找了礼部尚书宋礼来负责建紫禁城。然后,有个21岁的年轻木匠头儿,叫蒯祥,因为他老爸蒯福的推荐,挑起了这个大梁。蒯祥从小就跟着老爸学做木工,十六岁就能自己雕龙刻凤,大家都叫他“巧手蒯祥”。建承天门(就是现在的天安门)的时候,蒯祥可露了一手,他不仅设计了个大气的样板,还解决了好多施工上的大问题。皇帝朱棣特别欣赏他,直接让他当了“木工头儿”。 可是,在修紫禁城的时候,出了岔子。缅甸送来的一根金丝楠木,说是要做承天门的门槛。蒯祥一不小心,把这木头给锯短了一寸。这木头老贵了,运过来也花了好多时间,根本没法儿再弄一根来。蒯祥心里头那个急啊,弄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但他想了想,一咬牙,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干脆再锯短一寸!大家都愣住了,但蒯祥心里早有主意。他赶紧让工匠们在门框两边刻上两个龙头,做了个可以拆装的门楣。第二天,朱棣带着大臣们来检查时,蒯祥就展示了他的新点子。只见他轻轻一掰龙头那里的“小机关”,马车和人就能顺畅通过了。这个办法既解决了尺寸不对的问题,又让建筑看起来更漂亮。 朱棣对蒯祥的点子赞不绝口,夸他是“活鲁班”。蒯祥靠着聪明和胆量,不光解决了大麻烦,还得到了皇帝的夸奖和信任。紫禁城能建好,全靠了那些工匠们的辛苦努力,而蒯祥的名字,也被永远记在了这座宏伟宫殿的历史里。
“那就再锯一寸!”1420年,紫禁城即将完工,用来制作门槛的名贵木材却被木匠给锯
欢霜看娱乐
2025-02-23 00:43: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