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钱三强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衣衫褴褛的老人拉住,90度鞠躬:“给我点钱

如梦菲记 2025-02-22 14:25:08

1972年,钱三强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衣衫褴褛的老人拉住,90度鞠躬:“给我点钱!”钱三强掏出钱递给老人时,突然大惊失色道:“你怎么变成这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的深秋,寒风凛冽,1972年的一个午后,钱三强匆匆走在街头,忽然被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拦住。   老人深深鞠躬,弯下的脊背几乎成了九十度的直角,沙哑的声音轻声说着讨要几分钱财,钱三强习惯性地掏出口袋里的钱递了过去。   可当他抬头仔细端详这位老人的面容时,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凝固在了原地,这苍老憔悴的面容,分明是他敬爱的恩师叶企孙。   那个当年意气风发、在清华园内为莘莘学子指引人生方向的物理大师,如今竟沦落至此,这一刻,钱三强只觉得心脏被狠狠揪住,喉咙发紧。   而今日的叶企孙,与他的少年时代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那时的他,年仅十三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   二十岁时远渡重洋,负笈美国,在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短短三年后,他就完成了震惊物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对普朗克常数的精确测定被学界沿用十六年之久。   正当美国物理界向这位东方青年抛出橄榄枝时,二十七岁的叶企孙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他婉拒了所有的挽留。   带着在欧美积累的先进物理知识和教育理念,毅然回到了祖国,在他看来,个人的成就远不及国家的发展重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才是他的使命所在。   回国后的叶企孙投身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建工作,当时的物理系条件简陋,二十一个课程仅有两名教师。   他不计较微薄的薪资,以一己之力担任了物理、电磁、光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他总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物理概念。   叶企孙善于发现人才,更懂得因材施教,他力排众议将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推荐到清华任教,又悉心指导李政道的理论研究。   对待家境贫寒的学生,他更是关爱有加,钱学森、钱三强等人在求学期间生活困窘,他不仅为他们提供住处,还亲自操持日常起居。   当战火烧到中华大地时,叶企孙又一次展现出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在清华大学的理科研究所内,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航空、无线电等多个领域的科研工作。   他以清华之名筹集万余元,采购药品装备,组织研制无线电发报机支援前线,与助手熊大缜联手研制的炸药技术,更是达到了与美国比肩的水平。   然而时代的惊涛骇浪并未放过这位年逾古稀的科学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扣上了"特务"的帽子。   面对严刑拷打,这位倔强的老者只说了一句话:"我是科学家,从不说假话",这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他一生坚守的信念。   最终由于无法找到任何罪证,他在一年后获释,然而此时的叶企孙已经家破人亡,教授的待遇被取消,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   就这样,这位培养出七十九位院士的科学大师,在暮年时沦落街头,1972年那个偶遇的午后,当他遇到昔日的得意门生钱三强时,第一反应竟是转身离去。   "我们不认识,我们也从没见过",这句简单的话语中,包含着太多的无奈与心酸,老者宁愿独自承受生活的苦难,也要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学生。   1977年,叶企孙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时,微弱的呢喃声中还在念叨着"回清华",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科学教育的老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能重返魂牵梦萦的校园。   1992年,一百二十七位院士联名上书,提议为这位科学教育的先驱者铸造铜像,三年后,叶企孙的铜像终于在清华园中矗立。   如今当我们重温1972年那个令人心碎的偶遇,更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叶企孙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学报国"。   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不知二十世纪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   这份对科学的执着与对祖国的深情,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正如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那样,唯有科教兴邦,方能强国富民,这,或许就是对这位科学先驱最好的缅怀。   参考文献:[1]章梓良,邵红能.近代物理的“一代宗师”——记叶企孙的百年传奇[J].大学科普,2024,18(3):30-32

0 阅读:166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36

用户16xxx36

2
2025-02-22 15:32

国之魂,无怨无悔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