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 2 月 20 日报道,美国国务院修改了美中关系页面及美中关系事实清单。 关系定位:强调以 “战略竞争” 框架看待对华关系,新增 “应对中国对美国利益构成的直接挑战” 的措辞。 经贸方面:强调 2023 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 2521.4 亿美元,将中国市场描述为 “世界上对投资限制最严厉的市场之一”,称中国从事 “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使用 “强迫劳动” 和大规模的国家补贴,让美国企业处于不利位置。 人权问题:无端指责中国存在所谓 “人权” 问题,将 “强迫劳动” 等作为污蔑中国的借口。 国际机构作用:污蔑中国试图 “操纵和颠覆” 联合国等国际机构。 表述更改:用 “中国” 一词取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再提及美国在文化和环境领域对中国的援助,在陈述中三次以 “中国共产党” 代表中国政府。 中方回应:2 月 20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美国国务院修改美中关系页面及美中关系事实清单,歪曲事实真相,诋毁中国外交政策,鼓噪所谓中美战略竞争,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郭嘉昆强调,中方致力于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同时坚定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敦促美方以实际行动兑现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停止误导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停止对华抹黑施压,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美方意图分析 制造舆论优势:通过在官方页面上修改表述,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中塑造中国是美国 “战略竞争对手” 的形象,误导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其在国际事务中孤立中国、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创造舆论条件。 为政策调整铺垫:为美国政府进一步推行对华强硬政策,如在经贸、科技、外交等领域加大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力度提供 “合理性” 依据,使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更容易接受其后续可能采取的一系列对抗性举措。 争取谈判筹码:在与中国进行经贸谈判或其他领域的对话时,以这种强硬的姿态和抹黑言论来增加谈判的压力,试图迫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俄乌冲突三年,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土地属于俄罗斯,债务属于欧盟,资源属于美国,重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