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超话]成交额破2万亿!AI点燃中国资产狂欢夜,牛市第二波真的来了

奕奕评商业 2025-02-22 11:28:41

股票[超话] 成交额破 2 万亿!AI 点燃中国资产狂欢夜,牛市第二波真的来了吗?

2 月 21 日,A股市场用一场“万亿级烟火秀”宣告了龙年行情的强势回归。沪深两市成交额时隔两个月重返 2.19 万亿元,创下 2024 年 12 月以来的新高,单日放量近 4360 亿,北向资金连续扫货,港股同步飙涨,科技股全线爆发……这场“中国资产狂欢”背后,是 AI 浪潮的推波助澜,还是牛市第二波的序曲?我们一探究竟!

 

一、市场表现:科技股“疯涨”撑起万亿成交

指数全线飘红,科创 50 成“最靓的仔”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 0.85%,深成指涨 1.82%,创业板指涨 2.51%,而科创 50 指数则以近 6%的涨幅领跑全场,创下 2023 年 4 月以来新高。市场热度集中在科技领域,算力、半导体、液冷服务器等 AI 上游产业链掀起涨停潮,寒武纪、中国联通等 30 余只个股涨停,千亿市值的中国电信、比亚迪也罕见封板。

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助攻”情绪高涨

港股同步沸腾,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超 6%,阿里巴巴 H 股单日飙升 14.56%,带动中概股情绪回暖。外资机构如高盛、汇丰纷纷上调阿里目标价至 156 港元,摩根大通更是将比亚迪 H 股目标价调高至 600 港元,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信心显著修复。

 

二、驱动因素:AI 浪潮+政策红利+外资回流

AI 技术突破引爆产业链

阿里财报释放重磅信号: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全力押注“AI+云”战略。同时,苹果与阿里云合作开发大模型的消息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东兴证券指出,中国 AI 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本土大模型如 DeepSeek 的崛起加速了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的价值重估。

政策预期与资金面双支撑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证监会强调支持民企融资,国资委深化央企“AI+”行动,多重政策利好叠加。此外,央行流动性支持与外资回流(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形成合力,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结构性行情背后的隐忧

尽管科技股狂欢,但银行、煤炭等传统板块拖累大盘,市场分化明显。中信证券警示,若 AI 应用商业化不及预期,高估值板块或面临回调压力。同时,国内经济基本面尚未完全企稳,地产链盈利压力仍存,牛市第二波需消费、顺周期板块的接力。

 

三、前瞻性争议:牛市第二波的条件成熟了吗?

信达证券研究显示,历史性牛市第二波需满足三大条件:制造业景气度企稳、物价弱企稳、地产销售强企稳。当前企业盈利仍处底部,地产销售仅现降幅收窄,物价初现企稳迹象,但未形成合力。因此,本轮行情更多是“科技独舞”的结构性机会,能否演变为全面牛市,仍需政策持续加码与经济数据验证。

 

四、投资策略:拥抱主线,警惕波动

聚焦 AI 产业链纵深机会

算力(寒武纪、润泽科技)、云计算(光环新网、深信服)、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仍是核心主线。摩根智慧互联基金等重仓科技股的基金单日涨幅超 6%,显示机构对 AI 赛道的坚定布局。

关注政策催化与低估值补涨

汽车产业链(深圳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政策受益板块或有轮动机会。

风险提示

短期警惕交易过热板块的回调,中长期需跟踪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政治等外部风险。

 

结语:

2.19 万亿成交额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更是资金对中国资产信心的投票。AI 技术革命与政策红利正在重塑投资逻辑,但牛市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与其纠结“第二波是否到来”,不如深耕产业趋势,在波动中捕捉确定性。

你认为这轮行情是“昙花一现”还是“长牛起点”?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互动话题:

- 你持有 AI 概念股吗?收益如何?

- 更看好科技股延续强势,还是顺周期板块逆袭?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李会

李会

2
2025-02-23 08:31

现在真是谣言满天飞啊

猜你喜欢

奕奕评商业

奕奕评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