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琉球撤军,并非因为畏惧中国,而是出于更深远的战略考量。将驻琉球的军队转移至关岛,表面上看是缩短与中方的接触面,实际上则是精心布局,为可能的大战留下一片空地。这个战场,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出现在第一岛链。美方的初衷在于躲避中国的初期打击,同时把第一岛链塑造成另一个俄乌战场,拖住中国,将其拖入战争的泥潭,就像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困局一样。
做这样的战略转移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长期精心谋划的。通过一系列的国际行为,美国可以看作是在为将来对中国的全面对抗打基础。以伊朗和俄罗斯为例,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围堵伊朗,欧美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实际上是封堵中国通往欧洲和中东的经济通道,从而限制中国的能源和货物进口。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和伊朗的能源优势,对于中国的全球战略至关重要。而这些国家的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其地缘位置恰好卡住中国陆上经济通道,美国选择对它们下手,正是为了在未来限制中国的国际贸易能力和能源供应。
如果美国成功压制住伊朗和俄罗斯,那么中国的处境无疑会变得十分被动。只有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这两条海上通道可以依靠,而一旦这两处被封锁,中国的国际贸易几乎会被严重压制,能源供应也会面临巨大危机。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有两条路可走:服软向美国求和,或者选择战争。美国当然更希望中国选择前者,毕竟美国自身财政并不宽裕,不希望为了打仗而耗费过多的资源和资金。但现实是,美国非常清楚中国的立场和性格,不太可能轻易屈服。因此,在面对可能的冲突时,美国提前做出战略部署,是为了确保自己掌握主动权。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这场潜在战争的本质其实是海权文明对陆权文明的一次博弈。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是当之无愧的海权文明代表。回顾历史,近代的世界霸主,如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无不以海上优势称雄。他们通过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和海上军事力量,控制了大量全球地盘,而方法之一便是挑拨和分裂陆权文明,使其陷入内耗。此消彼长,海权文明总能在关键时刻扮演终结者的角色。美国现在所做的,无非是延续历史传统,力图通过瓦解中方的陆权同盟,遏制其崛起。未来的中美对抗,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海陆搏杀,最终谁能笑到最后,时局将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