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未来究竟怎么看?在我看来,这个国家或许会逐渐演变为东亚版的“泰国”,成为一个主要服务于周边国家和欧美的角色。这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的。
回顾日本的制造业,曾几何时,“日本制造”几乎等同于质量的代名词。无论是汽车、电子元件还是家电,曾经都有美好的“高光时刻”。然而,眼下情况却不同了,除了汽车工业勉强支撑,其他曾经辉煌的科技领域如DRAM、液晶屏和光纤早已被其他国家超越。尤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汽车的表现更是每况愈下。然而,就算是全球市场,日本汽车在2024年初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若非靠激进的价格战,恐怕连场面都维持不了。这一方面说明了日本制造业的疲软,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除此之外,日本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弱点也暴露无遗。过去日本人沉迷于“工匠精神”和各种传统文化的精益求精,但面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他们显得力不从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本已经掉队,现在的AI发展更是被人甩得远远的。就连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现在也在电气化浪潮中挣扎。尽管日本不缺乏细致的工艺和技巧,但在当今这个强调硬核创新的时代,光靠精细的手工已经难以立足。
人口问题则是日本未来最大的隐忧。如今,日本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30%的人口已经进入老年阶段。这不仅对养老金体系构成巨大压力,也让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老年人继续工作,挤压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收入低、压力大,导致生育率不断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尽管引入移民一度被视为解决方案,但现实并不乐观。目前日本约有400万移民,但涌入的主要是中低端劳动力,反而压低了整体劳动市场的工资水平,导致内卷现象更加严峻。
综合来看,日本目前既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也没有可靠的盟友支持。虽然美国是日本的长期伙伴,但即便是这个“干爹”也自身难保,经济和战略资源不断缩水,反而还试图利用日本解困。日本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形态恐怕真的会像笔者所预测的那样,向着东亚版“泰国”的方向发展。即便仍有些优势,日本也需要大胆创新和改进,以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