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绝对不能被毁灭!美国人在发明电脑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要使用汉字输入法,内存才几个KB,中国专家便乐呵呵地表示,瞧好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计算机的诞生是全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如何让这台洋气的机器能够打出汉字却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当时,电脑的内存容量还非常有限,才几个KB,根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存储成千上万的汉字。 所以,外国人当初在设计计算机时,压根没考虑到如何在机器上输入汉字,甚至连拼音输入法的想法也未曾产生。 可是谁又能想到,中国有一个不甘心让汉字“灭绝”的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聪明的智慧,攻克了这一难题,这个人就是王永民。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开放,计算机开始在国内逐渐普及,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汉字的输入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计算机根本无法输入汉字。 在那个时代,计算机的内存只有几KB,存储能力极其有限。即便是英文输入法也都要靠字母来组成,汉字的复杂性、数量和结构,使得计算机根本无法处理。 要知道,汉字不是像字母一样可以用有限的几种符号拼写出来的,面对这个挑战,许多人认为“汉字输入法”简直是天方夜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王永民却不这么想。作为一名计算机专家,他深知这其中的困难,但他也清楚,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突破这个困局。 王永民并没有一开始就试图在计算机上存储所有的汉字,他的思路相对简单:既然计算机的内存不够大,无法存储成千上万的汉字,那就试着拆解汉字,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分解成更基础的组成部分。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将汉字分解为“字根”。所谓“字根”,就是每个汉字的最基本组成元素。 例如,“木”字可以拆解为“木”字根,“水”字可以拆解为“水”字根。 起初,他的设计方案设定了600个字根,理论上只要掌握这些字根,就能组合出所有的汉字。 虽然这个方案有点复杂,但对于王永民来说,这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为了让这个方案能够实际应用,他还设定了这些字根对应的键位。 可一开始,600个字根对应的键位数量实在太多,不仅难以记忆,输入起来也不方便。 于是,王永民继续努力,将600个字根压缩为36个,减少了按键数量,并简化了操作。可即便是36个键位,依旧显得繁琐。 在多次反复推敲和改进之后,最终,王永民将字根的数量进一步压缩到仅仅26个键位,这意味着,用26个按键就能输入所有汉字了!这简直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要将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推广开来并非易事。王永民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还有资金和支持的问题。 当时,国家虽然意识到这一技术的重要性,但提供的科研经费仅有3000元,这在当时的科研环境中显得微不足道。 为了推进这一项目,王永民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自己的积蓄,自费在全国各地进行宣讲。 他没有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放弃,也没有因艰难的条件而停下脚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接受这一技术。 1984年,王永民带着他精心设计的汉字输入法,走上了联合国的舞台,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时,王永民以简洁、高效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汉字输入法的魅力。 这一举动,不仅震惊了世界,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创新产生了深刻的敬意。 虽然王永民的汉字输入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他个人的努力却未必能得到及时的回报。 在那段时间,很多人仍然无法完全理解这项技术的深远意义。直到多年以后,国家才逐渐认识到这一技术的重要性。 2018年,王永民终于被评为“改革先锋”,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长期以来不懈奋斗的尊重。 王永民的汉字输入法,成为了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亮点,它不仅让无数中国人可以在电脑上便捷地输入汉字,也为全球中文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项技术的成功,不仅是王永民的个人胜利,也是中国科技不断追赶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象征。 汉字的魅力不可磨灭,而汉字输入法的发明,也代表了中国在信息时代逐渐崛起的决心和力量。 王永民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当面对不可能的挑战时,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虽然他在最初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但他相信自己的技术,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打破了所有的桎梏,创造了属于中国的辉煌。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王永民发明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实现“登顶一跳”》
汉字绝对不能被毁灭!美国人在发明电脑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要使用汉字输入法,内存才
文晓小书生
2025-02-21 18:05:36
0
阅读:987
小满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