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历史第一名宅“秋雨堂”,堂名源自曾巩祖父曾致尧“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富”的故事

才良看看文化 2025-02-21 16:20:14

南丰历史第一名宅“秋雨堂”,堂名源自曾巩祖父曾致尧“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富”的故事。曾致尧后裔在祠堂、家中多以悬挂“秋雨堂”匾额自居,就连洽湾镇渣杭村曾巩祠堂也悬挂有“秋雨世第”的石匾。 古城旴江西路上水关悬挂有“秋雨名家”石匾的传统民居,即曾致尧后裔居住的秋雨堂,也是康熙《南丰县志》所载秋雨堂原址上重建的建筑,秋雨堂的始建年代无从考证。 康熙《南丰县志》载,“秋雨堂,在江楼之下,初曾密公被遇宋朝江南岁旱,所部以状闻,太宗语公以内帑藏,贯朽莫校,公对曰: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故后以名之,堂久废。” 可见清康熙年间秋雨堂已废,不复存在;现南丰古城遗存的“秋雨名家”古建筑应为清代建筑。 秋雨名家,清代中晚期建筑,占地面积524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二天井一前院的布局,面阔七间,院门对面另辟有一间厢房,门楣上石匾写有“□□居”三字。东侧开有院门,院门门楣上方悬挂一块近2M长的石匾,上刻有“秋雨名家”四个正楷大字;石匾四周雕刻有细致的缠枝纹;两侧照壁芯为精磨砖密拼的龟背纹,有长寿的寓意在内;樨头及照壁有雕刻精致的砖雕、石雕,特别是石窗上雕刻有三只蝙蝠及两只老鼠,寓意多子多孙,福气源源不断。 大门为柱廊式,柱廊式大门的等级比较高,一般使用在祠堂等公共建筑上,大门两侧照壁有精美的石雕、砖雕,樨头造型优美。大堂室内为穿斗式木梁架结构,墙面及柱子刷黑色面漆;柱础大多为各类鼓形,雕刻有莲花、卷草、缠枝纹等精美图案。WG加上年代久远、人为盗窃,门头及室内的一些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大多已被破坏,甚至一些已荡然无存。 曾致尧(947-1012),南丰人,进士出身,北宋散文家,官至尚书户部郎中。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南丰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进士出身,中书舍人。

0 阅读:0
才良看看文化

才良看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