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大学生掏鸟窝,被判10年,父亲觉得量刑比人贩子还重,倾家荡产申诉,知情者却怒骂:活该,也不看看他做了啥。 闫啸天出生在河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的他早年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才华,甚至在高考中失利。然而,尽管生活艰辛,他依然找到了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掏鸟窝。这一看似无害的儿童游戏,竟然成为了他走向犯罪的起点。 2014年7月,一切悲剧在这个夏天悄然拉开了序幕。7月14日,闫啸天和他的朋友外出游玩,在野外发现了一个隼窝。出于好奇,他们将窝里的12只燕隼幼崽盗取回家,并发布到网上兜售。也许是尝到了甜头,闫啸天在半个月后再次出手,又和朋王亚军在另一个鸟窝盗走4只幼鸟。 然而,他们的行为很快引起了森林公安的注意。警方经过调查取证,掌握了他们多次盗猎燕隼的证据。2014年9月,闫啸天和王亚军双双被批捕。而让人惋惜的是,在饲养这些幼鸟的过程中,有一只终因不适应环境而夭折。 这些燕隼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数量稀少,在我国现存数量不足一万只。燕隼在维持生态平衡、灭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研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然而,珍惜程度往往与认知程度成反比。许多人只知道燕隼是保护动物,却不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存状况。正是这种无知,让一些人对盗猎行为缺乏基本的警惕。 调查中还发现,闫啸天其实是明知故犯。他在明知燕隼是保护动物的情况下,依然铤而走险,甚至在朋友圈、QQ群大肆炫耀战利品,从中牟利千余元。更让人咋舌的是,他还从网上购买了一只珍稀的凤头鹰,打算等它长大后再高价售卖。 凤头鹰同样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南一带。它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在科研和生态系统中也不可或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珍贵的物种,却险些葬送在闫啸天的贪念之下。 除了盗猎珍稀鸟类,闫啸天还热衷于在网上"显摆"自己的"战绩"。在他的朋友圈里,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他和狩猎战利品的合影。那些野味的照片看得人触目惊心,他却洋洋自得地称自己是"狩猎爱好者"。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提高捕猎效率,他甚至自制了一把气枪,公然对着镜头演示杀戮。 这样一个人,已经完全将法律抛诸脑后,严重威胁到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如果纵容他的行为,无异于向更多的潜在盗猎者发出错误的信号。法律必须以最严厉的姿态,坚决遏制野生动物犯罪,这是维护生态文明的底线和红线。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以非法狩猎罪、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数罪并罚,判处闫啸天有期徒刑十年。但闫啸天的父亲却坚持认为,儿子不过是"掏了个鸟窝",罪不至此。 他开始奔走呼号,试图为儿子减轻刑罚。虽然他的父母曾为他辩解,认为抓鸟在农村是常见的行为,但一旦涉及到濒危物种,法律便必须严格执行。最终,闫啸天因非法捕猎和买卖濒危鸟类被判刑十年六个月。 在服刑期间,闫啸天表现良好,最终提前两年出狱。 2023年5月27日,一个特殊的日子,闫啸天重获自由。三次减刑后,他终于在这一天刑满释放。十年前的一个决定,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闫啸天紧紧拥抱了前来迎接的家人,泪水模糊了双眼。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坦然地说:"今后,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感恩社会的人。" 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作所为,并通过社交平台向公众道歉。如今,他正在努力过上新的生活,并希望能够以此为教训,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闫啸天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尤其是法律在处理不同类型犯罪时的判罚差异。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相比于拐卖妇女和儿童的罪犯,像闫啸天这样的偷猎者似乎受到的惩罚更为严重。这种讨论揭示了人们对于法律体系的不理解和对刑法不公的质疑。 事实上,偷猎濒危物种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涉及的法律问题与社会影响并不亚于其他犯罪行为。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对于法律的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执行必须更加精准和完善。保护濒危物种的法律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遏制滥捕滥杀行为,确保生态平衡不被破坏。闫啸天虽然因一次错误的选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的经历也警示着更多的人要知法守法,尤其是在面对法律规定明确的保护动物时,不容轻视。 从闫啸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本可以拥有更好未来的年轻人因一时贪念走上了违法的道路。虽然他最终悔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他的个人命运,也为社会敲响了法律与道德的警钟。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遵守法律的底线,都是社会进步和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法律的公正与严明,既是对个体行为的制裁,也是对社会良知的捍卫。闫啸天的悲剧,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个类似案例中的一个缩影,提醒我们每个人要遵循法律,保护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2014年,河南大学生掏鸟窝,被判10年,父亲觉得量刑比人贩子还重,倾家荡产申诉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21 15:39:2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