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果然主动向美国看齐了!在美国绕开欧洲跟俄罗斯举行会谈之后,欧洲迅速调整立场,

任峻评世界巨大的 2025-02-21 02:01:37

欧洲果然主动向美国看齐了!在美国绕开欧洲跟俄罗斯举行会谈之后,欧洲迅速调整立场,跟上美国了。2月20日,根据法新社报道,2月19日,法国牵头主办了第二次峰会,讨论乌克兰局势和欧洲安全问题。此次会议,马克龙通过视频会议召集了19位欧盟或北约成员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这场会议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绕过欧洲与俄罗斯、沙特等国会谈,试图单方面推动俄乌停火谈判,这让欧洲国家感受到被边缘化的危机。 马克龙在会后强调“与特朗普总统目标一致”,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有两层:一是避免欧洲与美国公开对立,二是试图在美俄博弈中保留欧洲的话语权。这种表态更像是外交策略,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看齐”。 欧洲当前的外交困境,根源在于内部缺乏统一立场。比如2月17日巴黎紧急会议因分歧严重未达成任何声明,仅隔两天又仓促召开第二次会议,说明欧洲各国对如何应对俄乌冲突存在根本性矛盾:部分东欧国家主张强硬对抗俄罗斯,而法德等大国更倾向通过谈判实现停火。 马克龙提出“必须将乌克兰纳入谈判”和“考虑欧洲安全需求”,本质上是在平衡各方诉求,既要安抚乌克兰及其支持者,又要避免刺激俄罗斯导致局势升级。这种走钢丝式的外交,恰恰暴露了欧洲难以形成独立战略的软肋。 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并非主动选择,而是现实所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尖锐指出,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完全受白宫立场引导”,因为欧洲既缺乏军事实力单独对抗俄罗斯,又无法摆脱北约框架下的安全依赖。 马克龙虽然呼吁“欧洲应发展自主国防工业”“通过购买欧洲产品实现独立”,但现实是欧洲军费开支分散、军工体系碎片化,短期内根本无法脱离美国支持。这种结构性缺陷,导致欧洲即便想“独挑大梁”也力不从心。 但把欧洲的行动简单归结为“跟随美国”也不准确。马克龙多次强调俄乌冲突“不会很快结束”,这与特朗普宣称“24小时结束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隐性抵制。 欧洲坚持要求乌克兰参与谈判、主张和平协议需包含“持久安全保障”,这些都与美国速战速决的思路存在温差。更深层次看,欧洲正在借机推动战略自主:马克龙推动各国增加国防开支、提升安全能力,表面是为应对俄乌冲突,实则为后美国时代做准备。 欧洲当前的外交困局,本质上是国际格局转型期的缩影。当美国从“世界警察”转向“交易式外交”,欧洲既想维持跨大西洋联盟,又试图争取更多自主权。 马克龙密集召开会议、强调“欧洲共同目标”,实际上是在测试欧洲团结的底线,若连家门口的危机都无法协调立场,就更谈不上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 这种挣扎恰恰说明,欧洲的“战略自主”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但解题过程注定漫长而痛苦。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任峻评世界巨大的

任峻评世界巨大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