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失业?正常!"某互联网大厂HR在裁员会上冷笑。当"职场保质期"被明码标价,35岁成了分水岭——有人被当"经验包"贱卖,有人被制度直接踢出局。这个时代,中年人的价值究竟该由谁定义? 大厂程序员被裁后遭HR羞辱 37岁的张伟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工作10年,却被HR以"学习能力不如00后"为由劝退。更刺痛他的是对方的话:"你儿子都上小学了,该考虑稳定点了吧?"——将职场价值与生育年龄挂钩,暴露企业对中年人"性价比"的赤裸裸计算。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仅要问,企业用"性价比"取代"贡献值",是否合理? 公务员考试35岁门槛引众怒 2025年国考报名中,一岗位注明"仅限35岁以下",报考者小李留言怒怼:"35岁就不能为人民服务了?"该政策虽为"吸引年轻人",却被批制造"职场年龄断崖"。那么,公共岗位应否设置年龄红线?社会资源分配是否该向中年倾斜? 普遍的观点认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企业要生存必须优化成本。""35岁群体正面临'职场三重杀'——生育惩罚、技能折旧、偏见围剿,这是系统性失效!" 终极拷问:当一个人用半生经验换来的,却是职场"超龄价签",这个社会究竟在淘汰什么?
35岁被职场嫌弃,是偏见还是确实该被淘汰?
道然欢乐多
2025-02-20 13:22:58
0
阅读:6
o利雅得新月o
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