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这三样东西越早准备,晚年才会越幸福。" 人至暮年,心向长寿,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若无健康为依托,长寿不过是无尽的折磨。更令人心酸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子女因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而心力交瘁,甚至先于父母离去,这是何等的人间悲剧。 人生之路,坎坷多舛,小疾可医,大病则需坦然面对生死。生存易,幸福难,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已渐显苍白,真正的养老,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 提及刘震云,这位北大才子、文坛巨匠,对人生百态的洞察深刻而精准。出身河南乡土,十九岁即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踏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殿堂,他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励志传奇。与北大法律系校花郭建梅结为连理,携手培育出导演才女刘雨霖,一家三口,各领风骚,堪称人生赢家。 2011年,刘震云的力作《一句顶一万句》横空出世,不仅在文坛引起轰动,更是一举击败莫言的《蛙》,夺得茅盾文学奖的桂冠。在此之前,《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已让他声名鹊起,影视改编更是让他跻身作家富豪榜前列。 《一句顶一万句》更是他的巅峰之作,成熟大气,广受赞誉,被译成多国语言,荣获法国文学骑士勋章、埃及最高文学成就奖,豆瓣评分高达9.1,十万读者共鸣。 刘震云对于生活与生命的见解,简约而不简单,直指人心,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关于晚年幸福的秘诀,他在书中另有高论:人生难以完美,待到老来病榻之上,方知三桩宝,越早筹备,晚年越显安逸。 一、积蓄金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金钱是晚年生活的底气,多一份积蓄,就少一份被动。世间万物,唯有金钱忠诚不渝,危难时刻,金钱是抵御风雨的坚固城墙。成人世界的磨难,多半源于囊中羞涩,有钱不仅能治愈自卑,更能赢得人心。 老年人的尊严,并非源自子女,而是源自腰包的厚度。养老之路上,金钱往往比子女更可靠。存钱并非贪恋财物,而是为了那份从容与自信。 经济独立,生活无虞,处世不卑不亢,尊严自在。再豪华的副驾驶,也比不上紧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盘。人情薄如纸,有钱才有情,晚年生活,不可用道德绑架子女,唯有充足的积蓄,方能应对生活的各种变数。 二、积蓄精神食粮,不依赖子女,不道德绑架。刘震云有言:“愚者为他人牺牲自我,孝是源自内心的感激,顺则是强求的道德枷锁。”真正的孝顺,源自内心的感恩,而非外在的强求。只有经济拮据的老人,才会用道德绑架子女,法律只谈“赡养义务”,不谈“孝顺”。 步入老年,应学会简朴生活,精神富足,不给子女添乱,不让子女操心。养生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充实。 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自然美景,可以是音乐旋律,可以是健身锻炼,唯独不能是人。依赖他人者危,臣服他人者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同握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三、积蓄健康,健康乃无价之宝,无健康,则无资本应对人生风雨。刘震云曾言:“身强体健,方能经受世事考验。保持健康,是责任,为健康投资,何时都不晚。 爱自己,是一生的课题。”人生单程,无法回头,健康虽非第一,却是唯一。生死由命,但疾病可防,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无病无灾便是最大的福气。久病床前无孝子,黄泉路上无老少,最亲近的,未必是血脉相连,健康才是幸福之源,守护健康,方能孕育出晚年的幸福之花。 听君一席话,如沐春风,《一句顶一万句》不仅传授知识,更蕴含人生智慧。迷茫时刻,书中一言,足以重塑三观,启迪心灵。 生活,是一场修行,学会积累金钱、精神与健康,晚年方能笑看风云,安享岁月静好。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以刘震云为镜,智慧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精装版 一句顶一万句 原版完整版刘震云著茅盾文学奖
刘震云:"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这三样东西越早准备,晚年才会越幸福。"
见文侃史
2025-02-20 10:41: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