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暂时不选择解放台湾,反而去争取黄岩岛?这就是东大的计谋,其实,台湾已是囊中之物,可黄岩岛一旦建起机场,最先被拿下的就是菲律宾。 1949年是个风云变幻的时候,解放军是打赢了解放战争,但是家底儿也不厚实。连年战乱战士们也需要喘口气,新中国也急需休养生息,搞经济建设。 解放军陆军实力雄厚,陆地战谁也不怕,可要说到海军空军,也是刚起步底子薄弱得很。 毛主席自己都表示过去是在陆地上跟老蒋打仗,有经验,但在水里打仗,经验就不足了。 这话说得实在,渡海作战不是陆地行军那么简单,没强大的海军空军护航,风险太大。 更何况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很复杂,虽然美国一开始对蒋介石政府挺失望,第七舰队也撤走了,让人觉得解放台湾好像有机可乘。 但毛主席早就看明白了,事情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当时国民党在西南地区还有胡宗南的大部队,二野的邓小平他们还得去那边收拾残局。 三野的主力又要守大城市,又要剿灭残敌,兵力也很紧张,粟裕就给中央发电报,说要打台湾,起码要五十万大军,三野要全部上,后勤什么都不能少。 看看当时的情况,东部真没这兵力富余,这仗要是打起来没把握,所以综合考虑下来稳妥起见,先巩固新政权,发展经济,练好海空军才是正路。 正当中国紧锣密鼓,准备下一步怎么解放台湾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那边突然起了冲突,朝鲜战争一爆发,局面更加混乱。 美国一看更是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半岛,直接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明摆着就是要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这下形势急转直下,本来只是考虑国内和自身力量的问题,现在又冒出来个更强大的美国,这仗就更不好打。 朝鲜半岛离中国东北边境很近,唇亡齿寒,要是朝鲜顶不住,美国兵打到鸭绿江边,那对中国的威胁就太大。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毛主席和中央当机立断,战略重心从东南沿海转向东北边疆,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打出了国威军威,也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但客观上,朝鲜战争也确实延缓了解放台湾的进程。 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了朝鲜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但也有好处,因为我们自己还没准备好,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加强海空军建设。 虽然武力解放台湾暂时放缓了脚步,但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并没有放弃解决台湾问题。 随着国际局势逐渐缓和,以及国内建设的需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开始浮现。 五六十年代国际上要求和平稳定的声音越来越高,朝鲜停战了,越南也开始谈和平了,大环境都在往缓和的方向走。 新中国也面临着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毛主席高瞻远瞩,开始考虑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为了推动和平统一,中央也做了不少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比如曹聚仁、章士钊这些人,去跟台湾方面沟通,试探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 虽然当时蒋介石的态度还比较强硬,和平统一的路子走得比较曲折,但和平统一的方针已经确定下来了,这也为后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当年解放军没有立刻解放台湾,而是专注建设军事,给咱们现在提供了条件,可现在的中国还是没有抓住台湾问题,而是把战略中心放在南海。 有人就说了这会不会就是所谓的“东大战略”,因为美国因素一直到现在也还是个大麻烦,短期内硬碰硬,可能得不偿失。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格局放大一点,暂缓解放台湾,反而能腾出手来,这就能在更重要的战略方向上落子布局。 比如咱们可以发散一下思维,往黄岩岛的方向想一想,这些岛礁在南海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旦控制并建设起来,就能有效地控制南海局势。 对周边某些国家形成战略威慑的同时,其他海域稳定下来,排除干扰,台湾就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时间在我们这边,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盛,收回台湾是早晚的事,而黄岩岛一旦建成机场,战略意义可能远远超过一个台湾岛本身。 南海的战略要地到手,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可能反而是菲律宾这些虎视眈眈的东南亚岛国,这也许就是“东大战略”的精髓所在: 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着眼全局,深谋远虑,在关键的战略节点上构建对中国更有利的大战略格局。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解锁更多好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 信源 补壹刀:菲律宾今天侵闯我黄岩岛,选择的时机不一般!环球网2023-10-10 岛内臆测解放军会拿下东沙群岛 为何如此不安?台海网2020-10-17
为何暂时不选择解放台湾,反而去争取黄岩岛?这就是东大的计谋,其实,台湾已是囊中之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2-20 10:12: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