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08位皇帝,能上桌吃饭的也就10位,有资格陪同的也就3位。 座次是按历史贡

明月看历史 2025-02-20 03:11:08

中国408位皇帝,能上桌吃饭的也就10位,有资格陪同的也就3位。 座次是按历史贡献排的,如有不妥,还请各位看官老爷们批评指正!!! 要论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饭局,能坐上主桌的皇帝不过寥寥十人,而真正挨着主位落座的,掰着手指头也数不出三位。 这桌“帝王宴”的座次,不看谁活得久,也不看谁疆土广,全凭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人用刀剑劈开乱世,有人用笔墨重塑山河,有人用商队连起世界。 咱们倒着往回说,从宴席的“末席”一路聊到主位,看看这桌饭吃得有多热闹。 末席:康熙、赵匡胤、朱棣最靠近门口的位子,坐着三位“守业者”。 康熙爷端着茶碗,笑眯眯地说:“朕这辈子平三藩、收台湾、打沙俄,算是给大清续了命。” 隔壁的宋太祖赵匡胤夹了块肉:“你那算什么?我‘杯酒释兵权’,没动一刀就让天下归心!”明成祖朱棣闷头扒饭,突然抬头:“迁都北京、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没我,大明能成‘日月山河’?” 中段:杨坚、朱元璋、刘询往中间挪几步,隋文帝杨坚正敲着桌子:“南北分裂三百年,我一统江山还首创科举,寒门子弟也能当官!”明太祖朱元璋冷笑:“你那科举能比我的‘洪武之治’实在?6老子从乞丐做到皇帝,杀贪官、减赋税,百姓碗里有饭才是硬道理!”汉宣帝刘询慢悠悠插话:“二位消停点,我平匈奴、稳西域,没我铺路,汉武帝能安心打仗?”4616上首:李世民、刘彻、嬴政主位前三把交椅,争议最小。 唐太宗李世民端着酒杯:“我‘贞观之治’让万国来朝,长安街上胡商比唐人多!”汉武帝刘彻一拍桌子:“哼!没我打匈奴、通西域,哪来的丝绸之路?你们喝的葡萄美酒还是我派人从大宛抢来的! ”最中间那位一直没吭声。 秦始皇嬴政突然站起来,手里的筷子往桌上一戳:“吵什么?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你们用的规矩全是我定的!没我,你们连这桌饭都吃不明白!”满桌瞬间鸦雀无声。 饭局背后的故事这顿饭能摆成,靠的可不只是帝王的威风。 嬴政的“大一统”让散装的诸侯国变成一块铁板,哪怕后世分裂,老百姓心里总念着“本该一家”。 刘彻把儒家捧成国教,从此读书人张口闭口“仁义礼智”,连造反都得先找条“替天行道”的借口。 李世民更绝,突厥人叫他“天可汗”,日本使团抄走唐律,西域商队把长安的丝绸卖到罗马——盛唐的底气,一半是他打出来的,一半是他“聊”出来的。 再看那三位“陪客”:杨坚结束南北朝混战,科举制让寒门和豪门抢饭碗,气得世家大族直跳脚。 朱元璋从乞丐堆里爬出来,恨透了贪官,反腐力度大到官员上朝前得和家属诀别。 康熙爷顶着“外族”名头,却把中原、草原、雪域全拢进版图,连蒙古王爷见了他都得喊“圣祖”。 尾声:饭局的余味这桌饭吃到尾声,争议反倒多了。 有人嘀咕:“乾隆修《四库全书》毁的比建的多,凭啥不能上桌?”也有人不服:“汉文帝休养生息,没他攒钱,汉武帝早把国库打空了!”但历史就是这么霸道——主桌只摆十把椅子,贡献不够的连门都进不来。 山东的父老乡亲最淡定:“俺们孔孟之乡,忠君爱国,造反?不存在的!”列位看官,您若觉得这排座不妥,尽管拍砖。 毕竟历史这桌饭,吃的从来不只是帝王将相,更是千万百姓的柴米油盐。

0 阅读:651

评论列表

风儿轻轻的吹

风儿轻轻的吹

9
2025-02-20 21:38

哎,汉宣帝刘询为汉武帝曾孙,为汉武帝铺路?! 抄都不会[鼓掌][鼓掌]

用户16xxx27

用户16xxx27

3
2025-02-22 00:32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麒麟※

※麒麟※

2
2025-02-21 20:40

起码的帝王顺序和关系(汉宣帝(刘询)的父亲是刘进,祖父是刘据,曾祖父是刘彻(汉武帝)曾祖母是卫子夫)都搞不清楚,也学人家写文章在这里高谈阔论。

猜你喜欢

明月看历史

明月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