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鱓“风雨为歌”画作一幅「旧藏」

煜杰谈文玩 2025-02-19 16:03:01
李鱓 “风雨为歌” 画作:清代花鸟画的独特华章 这幅曾在清代画坛激起涟漪的李鱓 “风雨为歌” 画作,犹如一部无声的史书,静静伫立,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底蕴? 依据相关研究资料记载,李鱓(1686 - 1756),字宗扬,号复堂,乃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更是 “扬州八怪” 之一。其一生经历丰富,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成为内廷供奉,后因不愿受 “正统派” 画风束缚离职,乾隆三年任山东滕县知县,却又因得罪上司罢官,最终居扬州卖画为生。 此画尺寸为 121*34 厘米 ,画面以墨绘芭蕉,芭蕉叶形态各异,或舒展,或卷曲,笔触粗犷豪放,如狂风骤雨般肆意挥洒,尽显其中年后粗笔写意的画风。墨色浓淡相宜,层次丰富,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风雨中的芭蕉摇曳之姿。左侧配以行书题诗 “听雨理风亦不见,寻道人间苦画芭蕉”,字体潇洒流畅,与画作相得益彰。上方还有 “北楼金城” 四字题签,增添了画作的古朴韵味。 清代时期,社会文化环境复杂,绘画领域流派众多。“正统派” 画风占据主导地位,而以 “扬州八怪” 为代表的画家们则另辟蹊径。李鱓早年受蒋廷锡、高其佩影响,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后受石涛启发,画风转变。与同时期 “正统派” 画家的细腻工整相比,李鱓的画作充满了自由奔放的气息;和 “扬州八怪” 其他画家相比,他的作品在题材与表现手法上既有共性又独具特色,对晚清花鸟画发展影响深远。 从艺术审美角度看,这幅 “风雨为歌” 画作,将自然之景与个人情感紧密融合,以独特的笔墨语言展现出一种豪放洒脱之美。在市场价值方面,参考雅昌艺术网等拍卖数据,李鱓作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颇受关注,价格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李鱓画作极具收藏价值,但需注意市场上存在仿品,收藏时要通过专业鉴定机构鉴定真伪。 随着《国家宝藏》等文物节目热播,大众对古代书画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这件李鱓 “风雨为歌” 画作,无疑是清代书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这幅作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看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