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传·铜鎏金尸陀林摆件一对「旧藏」

煜杰谈文玩 2025-02-22 16:01:00
来看看这对清代藏传铜鎏金 “尸陀林” 摆件,在藏传佛教里,尸陀林主是重要护法神,以骷髅形象警示世人勘破生死。 从材质上看,它以铜为底,鎏金质感华贵。虽历经岁月,大部分鎏金仍保存较好,部分区域如面部、腹部有铜绿,尽显年代感,包浆醇厚,铜质坚实。工艺上,錾刻极为精湛。小鬼形象生动,龇牙咧嘴,手执骷髅棒,似在欢快舞动,工匠刀法精准,纹饰立体感强。 尺寸方面,长 26cm,宽 15.5cm ,重 640g,大小适宜,比例协调。小鬼身姿自然,符合藏传佛教造像美学。装饰上,火焰纹环绕小鬼,线条曲折,似熊熊燃烧,增添神秘威严氛围,也象征驱散邪恶。 清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在清廷扶持下发展至新高度。此摆件工艺继承前代,又融入清代审美,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和同类型清代藏传佛教造像比,其优势突出。工艺上,小鬼复杂造型对錾刻要求极高;艺术风格独特,夸张灵动,区别于传统庄重造像;文化寓意深刻,展现独特生死观;保存品相好,鎏金保留多且无明显破损。当然,也有共性,如材质多为铜质鎏金,纹饰有宗教象征意义,造型遵循宗教仪轨。 艺术审美上,它融合宗教与艺术,以独特造型、精湛工艺、丰富内涵,展现极高魅力与价值,是了解古代宗教文化的窗口。市场价值上,清代完好的藏传铜鎏金造像稀缺,此类摆件供给少、需求升。参考 2018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相似工艺题材的同类造像曾以 35 万元成交,此对摆件全品且独特,潜力较大。但收藏有风险,入手需谨慎,尤其要留意鎏金和工艺细节。对于这件藏品,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分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