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风能(002531.SZ)一则关联交易公告在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其实际控制人严俊旭控股的深圳天顺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顺智慧能源”),以5.675亿元的最高报价中标上市公司477MW/954MWh储能系统采购项目,较竞争对手溢价逾13%。这一反常操作,叠加标的公司持续亏损的财务表现,使得市场对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的质疑持续发酵。
根据公告披露,天顺智慧能源以5.675亿元(折合0.595元/Wh)中标该项目,这一价格较第二中标候选人江苏安时商用储能系统有限公司(5.006亿元)高出6690万元,较第三名天合储能(5.146亿元)溢价10.28%。令人费解的是,在储能系统单位成本持续下行的行业背景下(据中关村储能联盟数据,2024年国内储能系统招标均价已降至0.55元/Wh),天顺智慧能源的报价不仅高于市场水平,更显著超出同行竞标价。
成本悖论:天顺智慧能源作为系统集成商,其核心部件依赖外部采购,缺乏成本优势。而第二中标方江苏安时为比亚迪储能代理商,具备供应链成本优势。
技术资质存疑:工商信息显示,天顺智慧能源专利数量仅9项,且无电芯研发能力;相比之下,天合储能持有储能相关专利137项,却在此次竞标中落败。
历史中标模式:2024年9月的750MWh项目中,天顺智慧能源以低于竞争对手4500万元的价格中标,但本次立即转为最高价中标,价差波动幅度达16.6%,暴露出定价策略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