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痛,国民之痛 教育减负说了这么多年,实际效果反而越减越重,我们的决策者既然知道现在的“小眼镜”、“小胖敦”、“小豆芽”越来越多,想改变这种现象,为什么采取的措施如“隔靴搔痒”,要改革,有没有进行实地调研,有没有听听学生和一线老师们的心声? 1、课程越减越多,总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学,每个学期的课时是相对固定的,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哪里有时间来学完,学好?现在还要增加体育课的课时,那应该减少哪门课程的课时呢? 2、教材越减越难。现在好多不学生上补习班都不行了,因为专家们默认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特别是一年级的拼音,那没有基础的怎么能跟上?还有专家以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北上广的优质生源吗?还有一大片的农村生源,他们能接受这么快的教学吗?比如小学数学学科,每周只有四至五节课,一个学期合计约有九十节课左右,这九十节课,能学完一本数学书吗?还不要说讲讲练习。 3、作业越减越多,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大量的做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请问专家,这能实现吗?要不在网上做一个无记名调查? 4、学生在校时间越减越长。现在的初中生,早上上学,下午放学时间是什么样?请专家去各个中学看一看,很多学生基本上是两头不见太阳。原本方便家长的课后延时服务,初衷是让学生在校完成家庭作业,也让家长可以晚点来接。但是现在各级教育部门,都想在课后服务中做文章,要课后服 务中做出各种花样来,又是兴趣社团,又是各种活动,学生哪里写得完作业,最后放学回家还要写作业。 5、考试的难度越减越大。教材上的内容不考,考试的内容教材上又没有,教材学了一粒沙,考试考到撒哈拉。 6、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学校都往农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老师,农村孩子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这样的现状,让我们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为什么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想不开走绝路的孩子越来越多?要减负,就要减少课程种类或合并课程,降低教材难度和内容的广度。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百年前,鲁迅先生就呐喊“救救孩子!”。现在依然要救救我们的孩子!
有些人就是天生吃教育这碗饭
【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