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

赢梯说事 2025-02-18 23:56:38

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话说人总有最脆弱的时候,打匈奴也是一个道理,这是汉武帝第一次派兵攻打匈奴失败后得到的经验。   当时,汉武帝派了四路大军前去讨伐匈奴,而且为了这次反攻他准备了好久,每一位将士都是提前训练好军阵的,连马匹也养的膘肥体壮,就这么着,在大军浩浩荡荡的选择在秋季出发进攻匈奴后,才得到一个惨败的结果。   其中的两路将军直接迷路,失去了与友军的配合;另一路收获不大,最后一路由卫青带队,也只是俘虏七百余人,卫青回朝后还感慨:“匈奴人的军事实力还真的挺强的。”   大草原是人家的主场,而且那时候草原上水草丰美,匈奴人可以就地取食,马匹也可以直接啃食地面上的草,对他们来说,他们随时都是满状态的,不远万里跋涉过来的汉军部队,怎会是他们的对手。   很快,在汉武帝和众将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大家讨论出了天时地利的重要性,汉武帝也以为,天时选的不对,不应该在秋季出兵攻打不愁吃穿的匈奴,地利也不对,不能直接在草原中跟着流动的匈奴人跑,要猛攻一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否则还没等歼灭敌人,自己就会被累死了。   讨论出方案后,汉武帝就召集大家去讨论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匈奴人,有人说应该是冬天,但很快这个结论就被否决了,因为草原的冬天可会是冻死人的,汉军进入那里也会被冻得战斗力大跌,况且匈奴人那时已经囤积好了过冬的食物,我们却在草原上找不到吃的,这种方案几乎就等于是让汉军去送死。   然后在大家激烈讨论下,春天进军成为了大家一致同意的方案。   春天的草原一般来说不会那么冷,万物复苏草原上马儿也有一口吃的,可以节省汉军草料;而匈奴人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囤积的食物早已经空空如也,那时候就是他们边迁徙边饿着肚子与我们作战,我们战胜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而在解决地利问题上,一个小将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敢用几百骑兵追歼匈奴的霍去病,他答应了下一次进攻他会带上向导直接进攻匈奴王庭,汉武帝也很放心。   就这样,汉军在又一次统一意见后,再次发兵攻打匈奴。   很快,汉军便收获了意料之内的战果,虚弱的匈奴人遇到神兵天降 的汉军很快便败下阵来,而霍去病靠着他的战术直捣漠北,消灭匈奴左贤王部7万余人,漠北从此无王庭!   加上其余军队的斩获,这一次出征,生生让好战的匈奴人失去了10万多青壮。   要知道,这10万余人看起来不多,但对于人数本来就少的匈奴人来说,这可是他们的生力军,往大了说就是他们幸苦培养了一代的火种,火种没了,匈奴就像是失去脊梁的行尸走肉,也就没有反过来与汉军作战的能力了。   而这招算是比较“龌龊”的战术,却真的解决了汉朝的边患,还加速了匈奴人的中原化,传播了中原文明。   多少代以后,这些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人民和我们也别无二致,同样是中国人! 信息来源: 《汉书》

0 阅读:492

猜你喜欢

赢梯说事

赢梯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