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国人,我不帮助美国,难道还帮助中国不成?”美国投放在中国的一位间谍是长相和蔼的中国大妈,女间谍潜藏中国20年,2015年却因一个无意的举动,暴露自己间谍身份。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 2015年,在一场高档酒会上,潘婉芬,这位在邻里间以热心肠和和蔼可亲著称的“中国大妈”,也身在其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谈天说地,笑声连连。 潘婉芬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一场愉快的社交体验。但国安部的工作人员,却在暗中观察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长期以来,他们已对这位看似普通的大妈产生了怀疑。 在活动中,潘婉芬无意间向身边人炫耀道:“其实我在美国也有很深的政府关系,奥巴马都认识我呢!”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酒后的胡言乱语,然而国安人员敏锐地察觉到,潘婉芬的背后可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心中警铃大作,一场针对潘婉芬的秘密调查悄然拉开序幕。 不久后,当得知潘婉芬将随同一商业代表团前往外地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时,国安局认为抓捕时机已经成熟。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周密的抓捕行动,静待潘婉芬的落网。 当潘婉芬踏入活动现场的那一刻,国安人员迅速行动,将她一举擒获。 审讯室内,潘婉芬最初仍试图保持镇定,坚称自己不过是一名热爱文化交流的热心华侨。 然而,当国安人员拿出证据后,她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但她仍不知悔改地表示:“我是美国人,我不帮助美国,难道还帮助中国不成?” 原来,潘婉芬出生于越南的一个华人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作为华人,她在越南的日子并不好过,饱受排挤,家族资产也在种种变故中挥霍一空。 为了寻找新的生活出路,上世纪70年代末,潘婉芬历经波折,终于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到了美国后,她更名换姓,成为了桑迪·吉利斯,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她过上平凡的日子,在美国,桑迪·吉利斯因其独特的背景和能力,被美国情报机构看中。 在职业前景和金钱的双重诱惑下,她接受了严格的间谍培训,从情报收集到高级伪装,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也坚定无比。她,成为了美国安插在海外的一枚棋子,随时准备为美国的利益“效力”。 时间来到了1996年,潘婉芬,或者说桑迪·吉利斯,以一位美国富商的身份,悄然潜入了中国。她利用自己“落叶归根”的华侨身份,迅速融入了中国的商业圈,与形形色色的商人打成了一片。 在那些觥筹交错的商业宴会上,在那些看似普通的闲聊中,她不动声色地套取着各种信息,为美国的情报机构输送着一份份“珍贵”的情报。 潘婉芬深知,要想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络,单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她打着商业发展的旗号,在中国各地广泛结交,从官员到科研人员,从商界精英到普通打工族,她的情报网络逐渐庞大起来,成员多达两万人。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在潘婉芬的精心布局下,成为了一个个情报的传递者,源源不断地将中国的机密信息送往大洋彼岸。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潘婉芬在酒会上的无心之言引起了国安人员的注意,他们开始对她展开全方位的监控,从她的社交网络到资金往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潘婉芬与境外可疑组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资金流向异常,甚至与一位关键领域的退休专家有着频繁的接触。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退休专家的银行账户里,竟然出现了来历不明的大额资金。 国安部门顺着这些线索深挖下去,逐渐揭开了潘婉芬间谍身份的面纱。 2015年3月,当潘婉芬被抓捕后,她试图用撒泼喊叫来逃避法律的制裁,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2016年8月,依据中国法律,潘婉芬被正式以间谍罪起诉,判处她3年5个月的监禁,并驱逐出境。 面对铁证如山,潘婉芬当场认罪,放弃了上诉的权利。
美国的税是不是很高
【1点赞】
摇了一夜床
才三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