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内蒙古1对夫妻,因忙着开饭馆,就把4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谁料,就是这一

亓钦 2025-02-18 17:25:16

2005,内蒙古1对夫妻,因忙着开饭馆,就把4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谁料,就是这一举动,把女儿送进特种部队大门。 2006年,武汉,一场特殊的比赛正热火朝天进行。主考官王卫达——这位曾带中国珠心算队,3夺世界冠军的“铁面教头”,正背着手巡视考场。 考生们都在埋头苦算,一道复杂的“十万级乘除混合题”时,1位看起来也就是5.6岁的小姑娘,吸引了他的目光。 小姑娘突然停下笔,将试卷翻到下一页。王卫达快步走到女孩身后,发现她竟跳过了这道占分15%的题目,去做后面的基础题。 他皱眉摇头,暗叹:“孩子终究是孩子”,哪知,此时女孩已把后面题全部答完,突然又翻回原页,在最后5分钟内,唰唰写完那道题的全部步骤,答案分毫不差! 王卫达惊得张大嘴巴:这小姑娘,太厉害了吧! 原来,姑娘叫潘晶,5岁,内蒙古乌兰浩特人,父母卖掉家中的牛羊,来到城中,开了一家小餐馆,早早地就把她送进幼儿园。 一天,珠算指导老师马丽新被邀请,做幼儿思维拓展训练。 马丽新教课多年,珠算枯燥乏味,孩子们几乎对珠算不感兴趣。一上课,孩子们便东倒西歪,提不起精神。 突然,她眼前一亮,只见这群孩子中,有个女孩,笑嘻嘻的,一双小手噼里啪啦地拨着算盘珠子。 “不知做得对不对?”马丽新走近一看,大吃一惊,这孩子竟算得分毫不差。 “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会算,可能就是碰巧了吧!” 心怀忐忑,她又给女孩出了一道题,哪料,女孩“唰唰”两下,小手一比划,结果令马丽新惊得目瞪口呆!结果准确无误! “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材!”马丽新一直等到父母来接她。这个女孩就是潘晶。 潘晶父母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父母拜托老师,好好教女儿。每天潘晶都会学3小时的珠算。马丽新通过自己独创一套教学方案,悉心指导她。 潘晶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后,父母亲眼见到女儿的实力。 那天,一位顾客吃完饭结帐,当父亲正准备拿计算器算。 哪料,在一旁的潘晶,却大声说出了账单总数,惊得父母张大了嘴,连忙用计算器,再核算一遍,果然一分不差。 顾客竖起大拇指:“你家女儿可真厉害!心算好快!”“这孩子能顶一台POS机!” 父亲听后,咧嘴开心地笑了起来,一直甜到心里。 这种实战化“训练”,更让她的心算速度远超同龄人。此时,潘晶已经能进行珠算加减法,处理七八位数十五笔的题目,老师马新丽觉得应该带潘晶往更开阔的竞赛场去挑战。 2006年,马新丽带潘晶,去参加全国珠心算比赛,谁料,比赛题目难度超乎想象,选手们一个个紧张地满头大汗,都被一道题给难住了! 而年纪最小的潘晶面对这道难题,面不改色心不跳,竟跳过这道题,开始做后面的题,当考官以为她就此放弃时,她转回头又把这道难题,三下五除二,写了出来。 最终,潘晶斩获第三名。这一“战略性放弃”的冷静决策,被珠心算部队总教练王卫达视为“战场指挥官”的潜质,当场决定破格选拔。 “你为什么要先跳过这道题?”赛后,王卫达单独叫住潘晶。 潘晶眨巴着大眼睛,仰起小脸,脆生生地回答:“这道题要算15分钟,但后面的20道题只用10分钟。如果硬拼,总分反而更低。” 王卫达微微点头,心里暗想:真是后生可畏!很难相信,这种“战场指挥官式”的全局思维,竟出自一个幼儿园孩童! 想到这里,他做了个决定。 2007年,6岁的潘晶,参加了军事经济学院珠心算部队选拔,总教练就是王卫达。 在8轮淘汰赛中, 通过极速运算,抗压测试,文化课考核等科目后,6岁的潘晶,被破格录取,成为解放军史上最年轻的现役军官。 潘晶与来自全国的10余名“神童”组成特殊编队,最大的不过10几岁。她们身着定制军装,每日课程涵盖文化课、军事训练与珠心算特训。 尽管生活封闭,部队仍注重培养自理能力:潘晶6岁起独自整理内务,7岁能独立规划学习时间。 这支队伍,先后参加国际大赛20余次,获国际大奖189次,多次打破珠心算世界吉尼斯记录,且3次蝉联世界珠心算团体,及个人全能冠军,被总后勤部授予“珠心算尖兵”荣誉称号。 队员中有38人次立功受奖,14人进入大学深造,其中有2名硕士生和1名博士生,多次受到总部和国家珠协的好评。 迄今为止,全国珠心算比赛加减、乘、除、账表、传票五项的全国纪录均由他们保持。 潘晶更在12岁时,以1分钟完成8道15位数加减乘除的极限速度,碾压日本选手,为国争光。 如今,22岁的潘晶已从“最小军官”成长为部队骨干。她的故事被写入军校教材,成为“天赋+努力”的典范。 而中国珠心算部队仍在全球保持绝对优势,这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队伍,用算珠与脑力筑起一道“无形长城”。 潘晶的传奇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胜利,更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远见——在科技狂飙的时代,仍愿为传统智慧留一席之地。 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强则国强”,那些在算珠间跳跃的指尖,正悄然塑造着未来的中国力量。

0 阅读:0
亓钦

亓钦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